当前位置:中国婴童健康网 > 资讯 > 文章

心率不齐应该如何办 专家教你治疗心律不齐

2018-04-10 01:32:52  阅读:57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佟丽娅

  很多的人都出现了心律不齐的现象,你们知道心率不齐怎么办吗?生活中心率不齐怎么调养呢,首先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心率不齐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究竟心率不齐该怎么治疗呢?

  老是心律不齐?专家告诉你该怎么办

  每当我们在精神紧张、异常兴奋、大量抽烟、饮酒等刺激的情况下,健康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

  明显感受到心脏“扑通扑通”的强烈搏动。

  这是身体对心跳正常的调节反应。然而,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更多的时候:

  我们没做什么特别的事,仍会莫名感到心前一阵慌乱,心跳似乎很不规律,气短、胸闷等等。 这怎么解释呢?

  五句话认识心律失常

  房颤、早搏、心动过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心律失常,中国约有两千万患者正受其困扰。为此,《生命时报》特邀多位权威专家,通过五句话帮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该类疾病,并及时发现和治疗它。

  一生中,1/4的人会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房颤通过发病时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可捕捉到并确诊,但表现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是心慌,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发病时摸脉搏会发现搏动强弱不等、不齐且脉率少于心率。

  心动过缓低于40要警惕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成人,多见于老人和运动员。

  严重的心动过缓,如窦性停搏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老人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动过速要找原发病

  成年人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时称为心动过速。根据心动过速来源不同,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

  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短;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健康人;室性心动过速最危险,大部分患者合并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少数见于健康人。心动过速时患者常有心悸、出汗、头昏、乏力等临床表现,通过心电图可检测。

  多数早搏不用治

  心脏工作,如果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停顿一下,就像是演奏舞曲乱了节奏,这种情况被称为早搏。

  有些早搏完全没有症状,仅在体检做心电图时被发现。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无任何感觉,早搏数目也不多(几百到数千次),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大多不用治。

  如症状明显,动态心电图显示每24小时有一两万次甚至更多,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如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等。

  新生命的出生会给家庭带来很多喜悦,同时也带来很多哭闹,新父母总是烦恼孩子吃的频繁、拉得多,要不停的换尿不湿、尿布,烦恼什么时候孩子能够大小便自理。

  但是,有这样一位小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没有排胎便,还发生了中毒。比起这样的担忧,给孩子换尿不湿真的是幸福的烦恼。

  为什么出生后会没有胎便?

  前几年,新闻报道出生没有一个月的小宝宝四次接触医生。

  第一次

  父母发现刚出生后的宝宝没有排胎便,咨询医生,医生认为可能是吃得少造成的。

  第二次

  父母将胎儿抱回家,但是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出生后第三天还是没有拉胎便,打电话给医院,医生还说是吃得少造成,于是父母便多喂奶。

  第三次

  第四天发现宝宝不对劲,肚子胀,甚至能看到肠道、血管、肚皮很亮,像要爆开的样子,这下父母终于着急了,马不停蹄送医院。

  经过医生对胎儿的肠道治疗,恢复了正常,新父母以为孩子好了便抱回家。

  第四次

  可是回家后不久,又发生腹胀。而且这次更严重,宝宝有有中毒现象,脸色出现黄白色。

  不得已父母又一次来到医院,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还下了病危通知书。

  为何这位宝宝会排便困难呢?

  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宝宝的大肠下方靠近肝门处,有一段肠道非常细,甚至萎缩,导致没有排便现象。属于先天性巨结肠,最终经过手术切除治好了宝宝的病。

  导致先天性巨结肠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种,遗传因素,这也是大多数医学工作者认同的一种说法,因为基因缺陷导致。

  第二种,胎儿发育期间受到阻碍引起,如母体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处于污染环境等。

  人体的肠道神经,其实在胎儿期12周之内便已经发育完成,发育方向是从口腔→肠道→肛门,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影响,部分肠道缺少神经系统,便会发生这类疾病。

  因为肠道神经细胞会感知粪便的到来,从而形成便意。所以说怀孕的前三个月很重要,不能乱吃或乱服药。

  宝宝的排便次数、颜色、质地是判断健康的晴雨表!

  婴幼儿无法表达身体的疾病问题,除了哭泣之外,家长只能通过观察排便来判断。

  刚出生的胎儿排便次数,每天3-5次均为正常。之后随着母乳喂养,婴儿排便每天2-4次,或2-3天排便一次,但孩子体重增加、精神状态好,便不必多虑。奶粉喂养,则需要注意粪便的质地,防止上火或缺水。

  本篇文章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釜底抽薪防复发

  很多时候造成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不消除,很难真正控制住,它就像身体里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作。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很多心律失常是可以预防的。

  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某些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如房颤等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

  运动要适量。研究发现,长期剧烈运动者,房颤发病率增加5.5倍,而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维持健康体重。研究发现,肥胖与房颤的发生呈线性相关,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房颤风险增加4%~8%。

  此外,健康饮食、改善睡眠和心态也有助防治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暂停综合征、甲亢等都可诱发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原发病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心律失常的典型“信号”

  心律失常会干扰心脏血液输出,影响全身脏器供血。

  有的患者会出现突然晕厥,或突然眼前发黑(一般会很快恢复)等情况。此外,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憋闷、气短、乏力等不适;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心悸、心慌,有时还伴有出汗、气短等症状。这些都是心律失常发作的信号。

  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个人感觉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的中重度心律失常患者仍无明显不适感觉。所以,为避免心律失常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出现上述信号后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摸脉搏。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发生。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大多数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最常用。 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都为阵发性,患者就诊时若未发作,心电图可能仍为正常。这时,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连续记录心脏24至48小时的跳动捕捉心律失常。

  防范心律失常有妙招

  当你遇到突发心动过速时,千万不要过分紧张,因为紧张情绪往往会使症状加重。不妨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缓解症状。

  呼吸憋气法

  深吸气后憋住气,直至不能坚持屏气为止,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刺激咽喉法

  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可起到终止发作的作用。

  压迫眼球法

  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切勿用力过大。

  按按内关穴

  将右手3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就是内关穴了。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每次按捏5—10分钟,每天2—3次。

  结语:心脏的健康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平时大家要多多了解这些疾病常识,对生活日常保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哦!希望上述介绍的这些心率不齐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大家!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