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病毒也随着气温的升高,也开始活动了,因此春季传染病预防也非常的重要,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春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要点、中医药膳预防春季传染病和春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等的传染病的预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录
1、春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要点 2、春季谨防麻疹传染病
3、春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4、春季如何预防手足口传染病
5、幼儿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6、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小常识
7、中医药膳预防春季传染病 8、预防春季传染病注意事项
春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要点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受气候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容易引起流感、流脑、麻疹、风疹、腮腺炎、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暴发流行。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人群普通易感。
15岁以下少儿因缺乏免疫力,尤为易感。
春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方法有
1.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特效措施,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3.保持教室、居室内空气流通
适时充分开窗通风换气,课间到教室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4.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由于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咳嗽、随地吐痰都能传染病菌,因此人群密集的地方是致病的地方,往往是致病的“高危地带”。
5.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同时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6.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合理安排好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7.衣、食细节要注意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饮食上不宜太辛辣,否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蜂蜜、红枣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8.切莫讳疾忌医
有呼吸道病症,应尽快就医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为常见的足部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为早期患肢发麻、发凉、胀痛,后期溃烂、出现恶臭、脓腐等。那么,糖尿病足是什么呢?糖尿病足的原因是什么?在临床上,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是什么?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深入了解一下,看看到底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什么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如果积极治疗不能充分解决下肢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对足部问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将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足的病因
1.溃疡
糖尿病患者的很多足部并发症起自感觉性神经病变及轻度的自主与运动神经病变。其中感觉神经病变合并过高的机械应力,是引起足部溃疡和感染的主要始动因素。炎症与组织损害是一定程度的反复应力作用于一个特定的失去感觉的区域的结果。来自地面、鞋子或其他邻近足趾的压力或剪切力导致溃疡形成,由于缺乏正常的神经保护机制,溃疡常因骨突的存在而加重。自主神经系统的病变造成皮肤正常排汗调节功能、皮肤温度调节功能和血运调节能力丧失,导致局部组织柔韧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开裂。此外,正常排汗能力的丧失阻断了局部组织的再水化,造成组织进一步破坏,使得深部组织更易于细菌定植。运动神经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病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足内在肌的挛缩造成典型的爪状趾畸形。跖趾关节的过伸也被证明能够直接增加跖骨头下压力,使得该部位更易形成溃疡。近趾间关节屈曲造成突起的趾间关节背侧与趾尖跖侧形成溃疡的风险增加,而血管病变又使得破坏的组织难以愈合。
2.感染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皮肤软组织破坏,造成外源细菌侵入。化学趋向性改变导致白细胞反应效率低下。此外,高血糖、氧分压降低和营养不良等可共同引发组织水肿、酸积聚、高渗和低效无氧代谢。此类环境适合细菌生长,并阻碍了白细胞的功能。此外,血管疾病可造成抗生素运输受限,进一步造成细菌清除效率降低,导致局部软组织感染,甚至骨髓炎的形成。
3.Charcot关节病
为渐进性的负重关节破坏性病变。神经创伤学说认为,失去痛觉和本体感觉后足部遭受反复的机械损伤或是单发的创伤会导致Charcot关节病变;神经血管学说认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病变区域血供增加导致骨骼吸收和强度减弱,进而,反复的创伤造成骨破坏与不稳定。
4.足趾畸形
运动神经病变导致足内在肌的挛缩,造成典型的爪状趾畸形。
春季谨防麻疹传染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临床表现以发热、流涕、打喷嚏、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黏膜出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等为主。
麻疹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一、传染源
病人为麻疹唯一的传染源。
该病传染性强,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得病。
二、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如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直接传播。
三、易感人群
凡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麻疹病人恢复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极少会第二次感染。
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母亲供给抗体不容易发病。目前,成人麻疹多见。
四、临床表现
主要是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精神不振、逐渐全身出现皮疹,先耳后、再面部、再全身。
患麻疹后极易发生并发症,主要是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
五、发病特点
一、潜伏期:约6-18天。
二、出疹前期:为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及麻疹黏膜疹为主要症状,同时可能出现全身不适、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现象。
三、出疹期:发热3-4天后开始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渐延及额部、面部,然后自上而下蔓延到躯干和四肢。
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高出皮肤,压之褪色。
四、恢复期:出疹3-5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棕褐色。
退疹时体温开始下降,全身情况亦随之改善,精神、食欲逐渐好转。
六、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
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注射疫苗。
麻疹疫苗属国家计划免疫范畴,接种免费。
孩子8个月时接种第一次,免疫力一般可持续4~6年,以后再接种第二次。
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者,可进行应急接种预防麻疹。
2、控制传染源
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发现病人后应严格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有并发症时应延长至10天。
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
3、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
室内空气可用食醋密闭熏蒸消毒。
勤晒、勤换衣被,保持个人卫生。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和聚会活动
春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生和流行将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
常见的春夏季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传染性肝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
因为发病急、传播快、危害性大、而且一般都是经口通过食道到胃肠,而后发病,所以统称为肠道传染病。
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易得,一般是吃了被病菌被污染或变质食物而引起的,主要通过水、食物、接触和苍蝇等四种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后,可以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人的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并引起发病,然后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水都可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局部暴发或流行,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经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传播。
儿童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尤其是胃酸不够,不能有效的杀灭病原体;也不能很好的注意个人卫生,所以最容易受到肠道传染病感染。
“六要”
1.食物(或海产品)要新鲜、要煮熟煮透。
2.食具(碗、快、汤匙等)要煮沸消毒。
3.要消灭苍蝇。
4.饮用水要消毒,生吃瓜果应洗净,用开水烫过或削去皮。
5.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6.发现腹泻病人要及时报告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
“六不要”
1.不要吃生腌的海产品。
2.不要喝生水。
3.不要吃苍蝇叮爬过而未重煮的食物和腐败变质、不干净的食物。
4.不要在河里、井边洗刷马桶、粪具和吐泻病人的衣服、污物。
5.不要到有肠道传染病病菌和病毒的河里戏水。
6.不要到急性肠道传染病人家去串门。
春季如何预防手足口传染病
春季是手足口病多发季节,为做好防控工作,有效减少幼儿疾病的发生,使家长们全面掌握传染病防治知识。
幼儿园大力宣传“春季如何预防手足口等传染病”活动。
本次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健康指导、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向幼儿园老师、小朋友及家长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希望通过宣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师幼、广大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
1、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避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凡是去外地游玩的幼儿,在家隔离一周后,如无生病或无异常症状方可入园。
2、幼儿如在家中发生精神不振、肠胃不适、发热、皮疹、咽痛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诊断情况详细告知老师。
孩子患病后应暂停来幼儿园,避免交叉感染。
3、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更要做好晨间体检,要求幼儿经过保健医初检后方可进班。
发现有发热、皮疹或腹泻的孩子,家长要立即带小孩去医院就诊,且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幼儿园。
尽早发现传染病,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立即隔离送诊,早诊断、早治疗。
4、为了全体幼儿的健康,对医院已确诊的传染病或家中有传染病发生,家长有义务第一时间通报幼儿园保健室或教学班老师。
幼儿园将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幼儿病愈、隔离期满后应持医院的健康痊愈证明才能入园。
5、家长接送孩子时不要进教室内。
家长接孩子后不要在楼道或园内逗留,请直接离园。
6、15字防控口诀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可能,即“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7、家长、老师看护接触儿童前要洗手,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8、讲究环境卫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9、儿童不要将任何食品或玩具带入幼园。衣物、被褥、毛绒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 6小时。
预防春季传染病水痘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
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注意隔离
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做到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尽可能减少皮肤的破溃,防止继发感染。
对于高危人群(某些体弱儿童或原有慢性疾病等免疫力下降者)的接触者,可应用水痘痊愈期血清或丙种球蛋白等进行被动免疫。
注意空气流通
阴雨天气是水痘病毒特别活跃的时候,应注意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在学校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也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实施空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