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或许,你正拼搏努力,争取一份无怨无悔;或许,你正紧张牵挂,期待一朝梦想成真。在那些遨游书海、挑灯奋战的辛苦时光,你也许正渴望着一盏明灯,一个方向。追梦之路从不是一场孤独的旅程,如今,身在燕园的学子为你准备了一份真诚的“经验谈”,希望能伴你进步。请你相信,前方一直有光,北大一直在等你。
学生姓名:徐诗杭
毕业中学: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由迷茫到初醒再到喜爱,或许是我与数学的关系最好的诠释。
从小,我与数学之间便有了些许羁绊。奥数的学习让我初识数学的魅力,但我并没有十分热爱这门学科,也没有特别感兴趣,仅仅把她作为了一种得分的工具。一直到初中结束,我与数学的关系也仅仅停留在这种层面。
然而高中来了,难度的提升让我不得不重新正视这门学科。再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高分,让我只能拿出从前从未有过的努力,毕竟数学与我的大学梦紧紧相连。就是这样步步深入,我才发现数学的美妙。她是那么纯粹,纯粹到可以完全脱离真实的生活,在纸上便可建造一座宏达的数学大厦,而我恰恰十分喜欢这种纯粹的感觉。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的只是理论的推导与应用,精确而纯粹。当然,数学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数学的巧妙运用奠定起了整个人类科学的大厦。这时,可以说是初醒吧。
随着高中数学难度的逐渐升高,她的魅力更加直观的展现在我的面前。数与形,猜与证,正向与反向,拆解与构造……数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解题,更教会了我如何思考。虽然如今学习的内容仍是数学大厦的九牛一毛,但足以让我喜爱上这门学科。
No.1
所以,我认为想要学好一门学科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步便是培养兴趣,甚至说是让自己热爱这门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是不变的真理。没有兴趣,便难有学习和钻研的热情,纵使机智过人、天赋异禀,也很不容易学好。相反,没有聪明绝顶,但是凭着热爱,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这里,我想谈一谈薛其坤教授。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极其困难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极高的物理素养,也要求极高的数学素养,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作为一名物理学的教授,薛其坤教授在他第一次考研时数学只有39分。但是正是凭着他对于物理的热爱,他在第二次考研也失败后,第三次考研成功,之后便在物理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有了“首次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成就。由此可见,这确实就是兴趣的力量。
而从我对数学的看法就可以了解到,很多时候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很多时候并不是这门学科本身有多无趣,有多不合自己胃口,而是自己并没有深入了解这门学科,或者是主观地认为它就是自己不喜欢的。所以兴趣重在培养。
有了兴趣过后,你自然会愿意去钻研一门学科,此时便是走向了成功的第一步。钻研钻研,“钻”便点明了不能停留在表面,“研”则点明了要有研究的决心。以数学为例,其实我最刚开始也不懂怎么学习,我也并不像许多天赋异禀的同学轻轻松松就能学好数学,甚至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瓶颈期。而我现在回首当时,之所以会有那么长的瓶颈期,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弄懂钻研的真正含义。我确实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改错,并在改错本上记录错题好题,但我当时也确实只是停留在表面,机械地完成老师给的任务,并没有思考这样做的目的。说是改错,其实不过是把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重新誊抄到改错本上,没有错因,没有解题思路,没有延伸拓展,平时也并没有温习。于是,数学成绩一直稳步不前。
但是很感谢并庆幸自己有一个非常懂得教学的数学老师,让我逐渐懂得了怎么才叫钻研。他在讲完一道难题之后,常常会列举一道类似的题,或是改变题设条件出一道新题。于是,在高二后期我才逐渐明白了如何钻研题目。对于错题,首先明确是什么类型的题,自己为何犯此类的错误,知道了这两点便于统计自己在哪几个方面容易犯错,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其次,把错题自己重新做一遍,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必不可少,从中提取出易错的知识点,巧妙的解题方法;最后,一定要拓展延伸,多想想一题多解,以及本题的方法如何应用到其他题中,或者说能运用到哪些题中,这是举一反三的良策。
No.2
当然除了学会钻研外,还有许多应注意的事项。
1
首先,是劳逸结合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我来说,劳逸结合其实是十分有技巧的。“劳”到何时休息,休息多久,怎样休息,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最刚开始,我也跟许多同学一样,凭着满腔热血,凭着自己对于考上一个好大学的渴望,几乎不给自己留任何休息时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晚上也挑灯夜战到很晚。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每天仿佛行尸走肉一般的学习,换来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反而自己时时刻刻都感觉很疲倦,整个人都在崩溃的边缘。
但是一天周末偶然看到了一个名词“番茄工作法”,我才明白了自己干了多么愚蠢的事。高中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但是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就叫珍惜时间,真正地珍惜时间应该懂得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按照“番茄工作法”,休息的时间不一定要长,但频率一定要足够高,最好是25分钟后休息5分钟。虽然无法做到25分钟后休息5分钟,但是课间的时间是可以很好利用的。课间可以简单做下课前准备,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若无其他事,之后大可腾出时间去教室外的走廊上走一走,和好朋友一起聊聊天。绝对不能觉得这样会一天会浪费几十分钟,事实上稍微的调整放松能够让你下节课以很高的效率进行学习。
我曾经以为自己就是属于精力充沛的那一类人,但是后面才发现,如果平时上课像考试那样专注其实是非常累的,连着几节课都保持这种专注度而课间也不休息几乎不可能。除了聊天,运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在高三的学习生活中,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是高效学习的保障。运动既能放松身心,又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看一会儿杂志,拓宽视野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大脑从题海中暂时解脱。但一切东西都有个度,运动过久也会使身体疲惫 ,看杂志过多也会使自己分心。并且,绝对不能把劳逸结合当做自己偷懒的借口。自己是否疲惫只有自己清楚,不要在自己精力仍然充沛的时候便想着去放松。以上便是我对劳逸结合的一点看法。
2
预习与复习是第二个必须要格外注意的问题。预习事实上就是一次自主钻研。是否预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新课的效率,尤其是较难的课程。预习,也是一门技术活。除了预习一些基本概念,更要了解到概念背后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式。以数学为例,预习椭圆相关知识时,首先有必要了解到椭圆的基本概念、标准方程,之后便可以思考为什么椭圆呈现出这种形状,与它的标准方程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我改变标准方程中的一些数据,椭圆的形状如何变化,进而便可能联想到圆的伸缩变换变成了椭圆,因此在老师上课之前便对椭圆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听课时,一则对知识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二则明白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在哪,进而可以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听课,这样自然而然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总而言之,预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带入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思考。
而谈到复习,我首先想说说频率问题。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都会有这种倾向,宁愿做新题,接触新的东西,而不愿复习,常常是到了考前才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大家都知道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但是常常都忘记应用。高频率的复习其实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该明白,自己的目的就是不断进步,即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实际的作用。既然如此,我们该思考今天自己学到了什么,在什么方面进步了,而不是我今天多做了几道题。做题的本质目的是熟悉知识,了解某类问题的一些解题技巧,或者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如果做题没有做到这些,那么做题无疑是在浪费时间,仅仅是一点自我安慰——多做题,似乎就能多得分。
事实上,复习起到的作用在很多时候远比做新题的收获大。只有常常复习,才能真正掌握一个知识。最好的复习时刻,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下课后课间的几分钟。时间不用特别长,很多时候两三分钟便足以大致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其次,饭后的一段时间、自习课、睡前那段时间都可拿来复习。千万记住复习不一定要花大把的时间,但一定要保持较高频率。
3
提问是第三个必须要格外注意的问题。在提问之前,先要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有充分的思考,而不是稍有不懂就去询问,这样浅层次的提问对自己提升不大,并且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在确认自己无法攻克这道题时,才选择提问。
提问时,首先需要仔细考虑询问的对象。对象无疑只有两个,老师和同学。很多时候,询问老师是更优的选择。理由之一,老师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一般比同学更高,能更快地看出问题所在,在处理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帮你回顾一些你并不熟悉的知识点,并做出适当拓展。其二,高中的时间非常宝贵,如果询问同学可能打扰同学的学习,严重的话甚至会打乱他/她的学习节奏和安排。
但并非就只能询问老师。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老师也很忙,并且并非时时刻刻都在办公室,即有些时候你根本找不到老师,而问同学问题相对更加方便。第二,虽然老师通常比同学的知识扎实,但同学可能会有与老师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拓宽你自己解题的思路。所以,是问老师还是问同学,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分析。
其次,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提问。四个字概括,“清晰明了”。一定要精确而简练地描述出你所有必要了解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方便他人回答,反之,如果啰里啰嗦地阐述一大堆而缺乏重点,则不容易让人回答,而且这样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最后,提问的时间也需要着重考虑。提问尽量一次性多问一些问题,即不要频繁地去提问,而是累积一部分问题,抽出一整块时间去问,这样做才能够避免常常打乱自己的学习节奏。而这一整块时间,我并不推荐用自习课。自习课是很珍贵的——可以让你有一个较长的安静的自主学习环境,这时候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而这一整块时间如何安排,需要通过你自己的作息时间来具体考虑。
4
刷题则是第四个必须要格外注意的问题。第一,我们应该明白刷题的目的。正如我在上文所说,做题的本质目的是熟悉知识,了解某类问题的一些解题技巧,或者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达到了以上几点,刷题才是有效的。
第二,我们学会选择所刷的题目。刷题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是时间有限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刷完极大量的题,因此要学会挑选。挑选自然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我们应该参考自己的错题本和平时的考试、作业等资料,来确定自己的薄弱板块是什么,根据确定的薄弱板块来选择题目进行练习。而高考题是尤其需要研究的。
第三,刷题时需要带入自己的思考。我们并非做题的机器,不能只是机械地做题而不去思考题目背后的东西。刷题决定了我们都会见识到大量的题目,我们应该从中观察思考每道题的特点、同类题之间的联系、相似题目却有的不同的巧妙方法、常考的考点等等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举一反三。
5
第五个必须要格外注意的问题是时间规划。很多同学其实不喜欢,也并不擅长做规划,认为做规划只是浪费时间。事实上,在事情较少的情况下,确实不必做规划,但鉴于高中繁复的学业,做时间规划便显得特别的重要。没有时间规划,很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有时间却不知道做什么的情况,并且没有明确的安排,会让自己丢失掉紧迫感——因为没有必须在某个时间段要完成的任务——因而导致效率低下。
时间规划很重要,那么如何做时间规划呢?既然是规划,便要由粗到细,即先拟定大目标,例如月计划或周计划,再根据详细情况拟定日计划。在日计划中,需要把任务分配到适合的时间段,如数学、物理这种难度较大的学科可以用自习课这种比较长且连贯的时间进行学习,而其他对背诵有较高要求的学科,便可安排在一些零碎的时间段。另外,每天都需要留有一定的机动时间,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时候计划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进行,因此机动时间可以较好地弥补一天未完成的任务。
6
第六个需要注意的几点,也是我想谈的最后一个,便是自己的目标,或者说是志向和梦想。这个话题虽然很空洞,离我们非常遥远,却不得不提。李白曾写下“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可见志向对一个人的影响何其重要。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心怀大志。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如今的行为对成就梦想的影响,但梦想的激励作用确实不可小觑。
高中生活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枯燥而乏味的,无数次的考试、无数次的刷题,甚至还有无数次的失利,心中没有强大的信念,很容易陷入颓唐之中。就我自己而言,便经历过不止一次的瓶颈期。在瓶颈期中,我感觉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过后,成绩反倒退步了,老师也不止一次找我谈话。实话说,至今回忆起来,那种感觉仍然浸满了辛酸与无奈,仿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的梦想,虽然确实是遥不可及,但至少我拼过了。就是抱着这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想法,我才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坚持了下来。
迷茫,初醒,喜爱,这既是我与数学间的故事,也是人生中的一次游历。在高中三年,我不敢说自己有了多透彻的领悟,只能说与曾经稚嫩的自己已经截然不同,渐渐开始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钻研。愿如今的自己与读者共勉,砥砺前行。(本文源自:北京大学招生办)
延伸阅读
- 陕西高三生与安保冲突:未戴口罩进校 被摔琴
- 你刚好需要 我正好专业 招办主任@你 放大招了!
- 钟南山寄语高考生:心中有小我,也有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