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婴童健康网 > 资讯 > 文章

孩子活活闷死妈妈竟全程直播全部省劲的教育都是害人

2020-04-23 11:52:18  阅读:9647 来源:腾讯育儿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作者:主创团·刘偏偏

“孩子突然翻了个身,我怕她闷死,我该怎么办?”

很难想象,往微信群里发这样的一个问题时,这位母亲就站在婴儿卧室的门口。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在群里众人的劝说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了。

这简直太荒诞了,怎么会有母亲在孩子生命垂危之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反而在所谓的“育儿群”中直播了孩子死亡的全过程?

她究竟在乎孩子吗?

“趴睡训练”的噩梦

这些聊天记录来自一个“婴儿趴睡训练群”里。

为了训练三个月大的孩子独自入眠,家长把孩子自己放在了卧室,自己通过摄像头观察。

在此期间,孩子因为翻身,变成了趴睡的姿势,开始大哭不止。

孩子的哭声一直持续了十分钟,哭声减弱,没有了声响。

(图片来自:当事人视频截图)

那在孩子窒息的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到底在做什么?

从微信群的截图来看,在监控对应的这些时间点,她在微信群里发了孩子痛哭的视频,她在微信群求助“老师”,她在微信群得到了安慰和肯定……

(群里的人告诉她大哭也不用干预)

(也有人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直到一个小时后,妈妈喊孩子醒来吃奶时才发现,孩子已然没有了呼吸。

哪怕此时,这位妈妈依旧在微信群中发消息,让大家告诉她应该怎么办。

在此之后,孩子的奶奶立马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这位妈妈在群里说:“我不敢面对,我女儿被我害死了。”

原本事情发展到这里,虽然觉得这位母亲智商为负,但丧女之痛已经很深,没有必要在口诛笔伐让对方受到二次伤害。

直到我看到这位妈妈又问了一个问题。

她问:“结扎后还可以再接再生吗?”

不问自己为何会间接害死孩子,不向育儿机构讨个说法。

而是继续在群里发消息,问向那群间接害死她孩子的人,再生一个怎么样。

这位妈妈说的这些话,采取的这些行为,相信的这些教育理论,是真的在爱孩子吗?还是在把孩子推向披着“母爱”外衣的深渊?

你以为的母爱可能都是错的

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相信每个妈妈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都会毫不犹豫的点头。

这个事件中的妈妈估计也会相信自己很爱孩子。

因为爱孩子,她才会花这么多钱报这么贵的班,才会希望孩子从小独立优秀。

在这个群中,她学到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呢?

婴儿哭了不需要哄,等着哭完就好了。

婴儿睡觉不需要陪,从监控里看着就可以。

这些冷漠的教育方式,是在爱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

上个世纪心理学家哈洛做的这个实验给了我们答案。

哈洛给幼小的猴子准备了两个“假妈妈”。

第一个,是用铁丝做成的“铁丝妈妈”,上面挂有奶瓶,但没有办法给小猴子拥抱。

第二个是用布料做成的“布料妈妈”,不能提供奶瓶,但可以给小猴子拥抱。

按照当时大家的预期,应该是前者更欢迎。

但意料之外的是,所有的幼猴都选择了布料妈妈,只有在饥饿时才会到铁丝妈妈身边。

当哈洛把发生巨大声响的物体放进笼子里恐吓幼猴时,幼猴也是抱紧了“布料妈妈”。

但实验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哈洛观察这群猴子的行为长达数年之久,他发现,这些猴子在成年后出现了明显的孤僻、抑郁、自闭和自残性。只有少数产下了后代,但虐待、殴打后代但现象比比皆是。

曾经的幼猴,失去了爱后代的能力,失去了抚养后代的能力。

在这次的事件中,这位妈妈参加的“趴睡训练”不就是在向铁丝妈妈靠拢吗?

市面上那些“睡眠训练”、“哭声免疫”的教育方式,不也是在隔断我们跟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吗?

我们是在养育一个孩子,哪怕再小,我们也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所以,要给他温饱,更要给他耐心、陪伴和关切。

我们该怎样爱孩子?

教育的出发点都是爱,但在抵达终点的过程中,往往会背离初心。

我们会把孩子的哭声理解成对家长的威胁,把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当成控制对方的筹码,于是一切都慢慢变质了。

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哪种教育方式不会伤害到孩子?

1、不迷信权威

网络让我们接触到了慢慢的变多的育儿专家,看到慢慢的变多的成功案例。

似乎只要跟着对方来,孩子就可以优秀了。

但教育永远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迷信权威带给我们的教训已经足够多了。

此次事件中的妈妈,迷信微信群中的“老师”教育理论,女儿就在身旁都能视若无睹,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有人迷信“专业术语”,所以出现了震惊全网的“量子波动速度法”,培训机构宣称1-5分钟能读完10万字的书,上百个家长就把孩子送去学习。

在普通人眼中的降智行为,涉及到孩子教育时,家长的双眼似乎就被蒙蔽了。

说到底很多父母迷信权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教育好孩子,不去确定能不能帮到孩子。生怕第一次为人父母,交上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所以希望可以找到一份完美答案填上。

但世上哪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更疼爱你的孩子?

放弃自己的思考,去迷信他人的言论,怎么可能得到一份完美答案?

2、在意孩子的感受

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自己退出“哭声免疫训练”的分享。

她说,把孩子放在另一个房间的那天晚上,自己失眠了,煎熬了整整一晚上。

直到第二天起床,她跑到孩子的房间,抱起孩子的那一刻,她发现孩子是颤抖的。

孩子把头埋在妈妈的胸口,手里攥着妈妈的衣服不放开。

孩子似乎不敢相信妈妈居然又回来了。

就那一瞬间,她就选择了退出。

退出这个训练时,群友都说她没能坚持怪可惜的,再过几天孩子就能学会自己睡觉了。

但是她说,我的孩子在恐惧,身为孩子的妈妈,我为何需要吝啬给孩子安全感。

是啊,孩子其实已经把他们的感觉,他们的情绪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我们了,安抚他们的恐惧其实并不难,只是,我们去在乎孩子的诉求了吗?

小时候进行“哭声免疫”,长大了进行“打压教育”,也许我们能培养出一个过分“听话”的孩子,但他的自信心、安全感,也一起被消磨掉了。

大多数家长之所以会被这种教育方式吸引,是因为这种方式有着即时的反馈。

但是,我们养育一个孩子,是想要他成为一个品格完善的人。

路途遥远,过程复杂是必然的。

所以,一定要对任何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保持警惕,一定要对逼迫孩子的教育方式怀有戒心。多问问自己为何需要这样对待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感受和诉求。

3、把时间花在自我成长上

孩子年幼时,我们能做的是包容孩子,满足孩子,给予他们充足的安全感,所以大可不必报名各种教育机构学习折腾孩子的新招数。

孩子再年长些时,没什么比成为孩子的榜样更有推动力的做法了。

所以,多充足自我,保持思考,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样子展示给孩子看,孩子自然会努力向你看齐。

我们究竟是怎么回事要把孩子带到这样一个世界上呢?

为了满足我们的私欲?继承我们的未实现的梦想?还是为了让孩子来历劫?

如果都不是,那就放下教条、规训,不要把孩子对我们的爱变成武器。

在孩子最无助最柔软的时候好好爱他。

在每一次黑暗,每一次恐惧时,都能对他说一句:孩子,别怕,妈妈一直都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