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养中学生成功品质之 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心理健康是全球人类的追求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人的成长更关注的是心理品质的发展,人才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人格的完善,具有个性和创造性,这是当今人才必备的。
我们先看看教育心理学家们的科学数据:①人类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某种心理障碍;②在我国现代人当中,有1.9亿人一生中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在3.4亿青少年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类达3000万。何等的惊心,那么,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正是青少年这个群体,这说明心理健康的教育何等的艰巨、何等的重大!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分析
中学生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当然,多数只是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没有其他诱因,都会在自身的成长中正常地成熟。那么,我在此探讨的是学生中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找到其中的原因,正是处理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以为除自身的遗传因素外,主要是历史的、时代的、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等是其诱因:
(一)历史民族的诱因: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特征,加之我国几乎是大一统的进程,那么,在中国的思想意识中,再打上儒、道哲学的烙印,对民族的心理便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几千年封建社会,忽视作为人的本性,否定人性,缺少人文关怀的思想、文学、艺术,势必对我国民族的心理影响深远。加之,长期封闭,导致心理的压抑、人性的扭曲,导致心理的问题潜在地受到重大影响。而且,在民族的消极面上探讨更能够正常的看到我国民族心理问题的某些渊源。比如,我国民族思想和民族性讲究“乐”的思想于是产生:知足常乐→冷漠→消极→享乐→自私→伪饰。从另一层面上来看,民族从古代圣贤的思想追求淡泊、宁静一种精神上的净化,而同时又讲入世,讲出人头地,那么,作为普通群体又如何能把握其中的度呢?于是,民族心理的多层面,不稳定性,再加缺少信仰,以一个中和的态度来面对一切,一方面精神上渴望纯净,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尘世,于是自私、狭隘、崇尚权利、自尊自大,又自卑至极,便给我们民族心理的负面影响。再一个层面。由于从古到今我国都是农业国,自身的发展缓慢,外来的文明传入又晚,也同样给我们自己的民族心理以影响。
当然,作为历史、民族心理问题的特征,是根植于民族的个体之中,这是隐性的心理影响,这只是做了心理问题上的寻根而已。
(二)时代的诱因:
时代的烙印肯定地打在时代的人们心理,就时代的发展,对心理的影响是明显的、直接的。所以,探讨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中,要讨论时代因素,但这里,我讨论的是学生的父母的受到时代影响,而影响到下一代——我们的学生。
那么,我们目前的中学生的父母,都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影响身体的成长且不说,当时他们经历那一场苦难给心灵的阴影,那是巨大的。接着,该学习受教育时,又经历那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可以说这场浩劫,对目前学生的家长,无异于一场心理的摧残,于是,他们思想、文化、意识便受到打击而扭曲,有的甚至至今还未从阴影中走出来。加之,又迎接“改革开放”,有的不能适应改革,有的面对世界的大融合,文化、信息、科技、交流、世界一体,这本身就不能适应,导致内心的失衡,若又“下岗”,加上,上有老的,下有小的生活家庭各种重压都集中到家长身上,这些父母能承受的心理极限还有多少?那么,父母的心理有无问题?再在教育子女上又有多少投入?又有多少关注了子女的身心发展?且不说父母对子女直接的心理误导。这一切都可能造成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三)家庭的诱因
正如上所述,目前的中学生中,多数家长都经历过那几个时期,而家长的心理问题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自己的子女,这当中,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那种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自己子女作错误的诱导时,害处是更大!家长自身面对压力,以及家长教育的方式,方法欠佳,过严、过宽都有影响,甚至身心的摧残,人格的侮辱,必将导致子女的心理伤害,也许活泼,开朗的子女便沉默了,也许打开的心扉,便尘封起来。自己最爱的人伤害了自己,那会是怎样的心理悲痛?因而心理开始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走向深渊!
如果是父母一直关系不合,打骂不断的家庭,那么,子女所受到的伤害那是深刻的,因为整天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加之缺少关爱,心理的问题便从小就有。如果是离异了的子女,受到的伤害也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是不可补救的。从学校教育来看,绝大多数问题学生,尤其是心理问题学生与家庭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另一个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本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也应属于正常现象。然而,这个最常见,又最棘手的问题,是教育者,家长们最不愿面对的又是最难于处理的问题,但这样的一个问题不认真分析对待,不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心换心,而去简单粗暴的处理,那么,这件事对子女,对学生的打击,心理的创伤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作为学生生活的环境,面对自己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四)社会诱因
社会的多样化、多层面,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方方面面,必然折射到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在青少年的求知欲正处旺盛之际,加之充满好奇心,那么,社会的另一方必然严重地影到了青少年。同时,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种种事件,都可能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比如:交往中的尔虞我诈,社会某些不安定因素,甚至,坏人坏事的猖獗,某些人格的丧失,道德的沦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若青少年自己遭遇了某种不幸,那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伤害是明显的,必然会打上烙印,若因此 ,听的、看的太多,又缺少引导。那么,长时处于不信任的状态,长时处于心理上的不安、恐惧、压抑,必然会导致心理的问题发生!
五、学校教育的诱因:
学校是教育的阵地,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更是成才的摇篮。这里,且不讨论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方法、理论、手段、撇开这一切,仅目前非常现实的升学压力。即学习的压力,便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由于学习、升学的压力,必然学校里重成绩、轻行为,重智力、轻非智力,重文化知识、轻心理的培养,并在教育中教师重讲道理,少了心灵的沟通,重学习、轻人格的塑造,教师中少了从心理健康上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加之,有少数教师自身心理也有一些问题,无论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或者情绪的时常不稳定等,对学生的影响更有危害性。同时,面对压力,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在同学之间,在家庭里、在邻居间,在亲戚那里,在教师那里,便都会缠绕着永恒的压力,不能得到解脱,简直就是压在心中的巨石,这样,严重地影响心理正常的承受力,而教师又不引导、不施以心理教育,那么,当承受不起时,那心理的弦绷到断了时,学生的心理便会发生故障,影响身心健康。
从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来看,教师的不公正,简单地呵叱,冷嘲热讽的侮辱人格,进而伤害了学生自尊心,那么,学生敢怒而不敢言,于是,内心以各种形式进行积极的或消极的反抗,这种影响心灵到神经系统,进而达到一种危险的精神状态,使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细胞的全面兴奋状态,这种极度的心态便是:抑制。这样,便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二、培养成功心理品质是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育中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学校教育本身应格外的重视的,这也是教育之本,也是教育的回归。那么,我探索了中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一些问题和一些诱因,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实施呢?
(一)加强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基础。
我国的教育历来的弊端在重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恰恰对人的心理健康,对人格的形成,对人格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较大的改观,但作为心理健康的教育,我以为更是要具备非智力因素,作为教育者就是全力培养学生,打造学生,使之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完善的、健全的人格。
因此,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为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石,为进一步丰富学生塑造学生“人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前提:
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教育水平,我认为,这才是重要的,而教育中不重视人,尤其是不尊重未成年人,往往一切都是家长代替,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而家长更缺少教育的知识、能力,往往造成不必要伤害。所以,无论是教师、家长,力争创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从中自然地健康地发展自我。而良好的和谐的环境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
但是家长、老师往往因多方压力,加上教育思想、教育水平、教育方法等等的因素,都有可能在好心的情况下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所以,创造和谐、舒适的、适宜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是前提条件,这是很重要的!
(三)以培养自信心为核心
学生中,过分的自尊,过于的自卑,都可能会引起心理出现问题,也会对人的心理发展带来影响。然而,这当中应强力抓好培养学生自信心为核心,为主要内容,那么,许多心理上的问题便会因此而迎刃而解,有了自信心,那么就会勇敢地面对挫折 ,就会以良好的情绪,心态处理许多问题,更会为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具备充分的条件。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以培养和维护学生的自信心,作为长期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根本任务。
(四)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把住学生成长的脉搏
教师要建立好学生个人心理档案,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爱好,尤其是学生的全面成长过程,心理品质的状况,在班级中的表现等等,做好认真的调查研究,从而把握好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便可因材施教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方法。切忌简单粗暴,更不能运用一般性的方法,去针对每一个人,不能针对大多数同学的方式去对应每一个个体,如果这样,就可能对个体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甚至无法挽回其损失!
所以,教师教育学生的科学性、准确性,在于把握好学生心理状态,以及学生心理的微小变化。尤其是学生中心理已有问题的学生。更要精心对待,分析各种诱因,甚至请教心理专家,然后对症下药,去施以有效的引导,让有问题学生心理恢复正常,使正常的学生心理更良好地发展!
(五)塑造健全的人格、完善的心理品质为目的
学校的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师的教育均要以此为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去塑造完善的心理品质。
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有向学生家长传授教育的义务,甚至必须,应重点指导如何引导子女的心理教育方法,从而,指导家长该怎么样注意子女的心理发展,配合学校,全方位地给学生以心理的帮助,进而达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总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最核心的因素,面对当今世界,面对当今教育,很明显,学生健康心理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中心工作,它决定了教育的成与败。为此,本文便试图做一些探索,使之更好地、真正地实施成功教育,为学生的真正发展做一些研究,最终培养出“全面人才”而抛砖引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