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婴童健康网 > 资讯 > 文章

因被说几句13岁男孩就要跳楼欣赏教育要适度耐挫力决议了孩子的开展

2020-04-17 13:10:35  阅读:3489 作者:责任编辑NO。蔡彩根0465

前段时间在河南平顶山有一个13岁男孩曾尝试两次跳楼,而这两次跳楼只发生在半小时内,但都被消防员及时救下,没有酿成悲剧。

这个13岁的男孩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要跳楼轻生呢?调查了解后发现原来事情的经过很简单。

这名男孩走在路上看见了停靠在马路边上的收款车,他从旁边经过时碰了这辆车一下,这个举动被当时的押运员训了几句,但是也没有训斥的很严重。然而这个孩子内心却受不了了,他感觉自己深深的受到了伤害,于是就想要跳楼!

经过消防人员的安抚,又找来了跟他一起生活的家人,同时又及时拨通了孩子父亲的电话,消防员趁着孩子跟爸爸通电话的时候一个不注意就把孩子从天台上拽了下来,才没酿成悲剧。

必须得说,这个孩子的内心也太敏感了,押运员只是训斥了几句就要跳楼,这么点挫折都经受不住,又怎么能应对以后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呢?

内心敏感的孩子其实挺多的,前些年在杭州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几次没写作业了老师叫了家长来学校,当时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对孩子说什么过分的话,只是说明了情况就让家长带孩子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家长又训了孩子几句,本来很小的一件事情,结果回到家这个孩子就从楼上跳了下去,送到医院也没有抢救过来,只留下伤心欲绝的父母。

还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偷超市的巧克力被发现,被家长训斥而选择跳楼......

说来说去其实这些都与孩子的耐挫力差有关,现在孩子自杀的新闻非常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再仔细看一下发现这些悲剧都是因为很小的事情引发,比如和同学吵架,或者考试成绩不好等等。

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受到责备,或者受了委屈而得不到关心,内心中就会非常难过,又不懂得如何去排解,因此而变得更沮丧,甚至还会一时冲动做出傻事,这些都是耐挫力差的表现。

孩子的耐挫力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当发现孩子有很强的胜负欲、经受不住挫折的时候就应该用恰当的方式引导。

前几天看《小孩的神秘生活》纪录片的时候其中有一段就讲到了关于孩子胜负欲、耐挫力这个点。

节目组对一群5岁的孩子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胜负欲测试,在比赛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胜负欲,他们渴望取得胜利获取奖励,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很好的心态接受失败。

在拔河比赛中,老师将所有的孩子分成了两队,采取三局两胜制进行比赛,一开始大家都志在必得,举着小拳头说自己的力量是最大的,还有的孩子指导队员怎样喊口号、怎样用力气。

经过激烈的比拼,第一局是带蓝色手套的队伍赢了,他们非常开心,欢呼雀跃,但是另一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垂头丧气。

其中有一个叫思涵的小朋友表现的最明显,嘟嘴生气后直接“叛变”要到对方的队伍里,嫌弃自己的队友没有力气,经过老师的一番劝说后她才回到自己的队伍中进行第二局的比拼。

第二局虽然他们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但还是输了,这时候思涵的气愤值达到了顶峰。她气冲冲的跑到对方的队伍中间大喊道:“讨厌死了,都是你们赢,让我们赢一次都不行吗?”

对方的小朋友见状,也理直气壮的回到:“我们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才赢了你们的,谁让你们没有使出吃奶的劲儿呢?”

思涵还是不依不饶,越理论越激动,甚至说出了“是风在帮你们,你们这边正好风在往前吹”的理由,就是不认可对方通过力量赢得了比赛。

最后,她实在理论不过了,就动手打了对方的小朋友,把那个孩子打的哇哇大哭。

相比较同队的其他小朋友,就没有思涵表现的这么激动,虽然输了拔河比赛,低落的情绪也有,但也还算平和的接受了比赛结果。

在采访思涵的家长时,爸爸和妈妈也说出了思涵的重视胜负、耐挫力差的弱点。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她总是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表扬,即便爸爸和妈妈表扬哥哥的时候她的眼神中都会流露出“我也想得到同样的表扬”这种渴望。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境况也常常困扰着家长,失败了就生气大吼,或者放声大哭,甚至动手打人,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很多家长非常担忧。

那到底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呢?

在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概念被越来越强调,那就是“心理弹性”,它指的是面对挫折后者压力时候得一种恢复能力,这也是我们俗话说的耐挫力。这种“心理弹性”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但实际上不同的孩子他的耐挫力差异是非常大的,有的孩子很敏感,特别害怕失败,而有的孩子就很皮实,失败也无所谓。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敏感的,怎么办呢?

回想一下在孩子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在很小的时候家长们经常用的是“赏识教育”,会经常表扬孩子“宝宝你真棒”,“你真厉害”,然而在这种“赏识教育”滋润下的孩子有一天会变得非常脆弱,这时候家长们又会到了另一个极端,拼命的打压孩子,觉得这时候我们要增加他的抗挫力。

到了这样一个时间段家长就会不由自主的上很多控制,其实这是不对的。

对于失败,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帮助他正确的归因。

失败的归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稳定的,而“外因”是不稳定的。如果你把一个问题的失败归为内在稳定的,比如说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我什么都不行,显然这种归因方式对孩子是很不利的。

如果把失败归因为外在不稳定的,比如思涵将拔河比赛的失败归因为“风”,认为“都是因为风不好,风帮助了他们”,这显然也是不对的。

但这时候如果能把失败归因为相对内在不稳定的因素,比如说这次是因为我不够努力,这种的归因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更好的做心理建设,这样你才能调整心态继续练习。

除了引导孩子做正确的归因以外,还要告诉孩子要在比赛中保持一个游戏的心态,也就是我们说的拼尽全力然后顺其自然。

耐挫力差的孩子一般对输赢很看中,也就是有很强的胜负欲,这一点更需要家长做好引导。

首先要让孩子对于“胜”和“负”的概念有正确理解,特别是在一些体育运动当中,必须得有人是胜利的,也得有人是失败的,这是一个常规,这个是对孩子社会认知的培养,需要家长去普及。

但是在体验过程中,他如何来对待失败,这是家长需要努力的一件事情。要让孩子意识到,虽然失败有很多不好,但其实也有很多积极的作用。

比如,失败是告诉孩子在某一项能力上有所欠缺,他会产生一种伤心、悲伤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促发孩子的反思,以及后续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刻意练习,所以失败具有非常积极的后期作用。

当孩子失败后,自然会感到气馁,但是这时候家长绝对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或人格攻击。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如果对于自己的智力有了动态的认知,那么他就可以更愿意的去接受挑战,去欢迎失败,从而取得未来的成功。因为他能够正常的看到自己的能力在未来是有增长是有潜力的。

对于孩子的成功,家长就应该放宽心,去表扬他,拥抱他,跟他一起喝彩。

因为当孩子取得成功,他非常渴望得到一个权威的认可,而家长就是这样一个高大的形象,如果说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被见证了,被接纳了,自己是有价值的。

所以家长对于孩子成败的反馈,对于孩子自己的失败观是很重要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孩子对于比赛和竞争的态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特别看重比赛的结果,所以这一类孩子的表现动机很强,而有的孩子更注重的是比赛的过程,他更看重“我有没有掌握这个知识”,这样的孩子掌握动机更强。

对于胜负心很强的孩子,家长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对于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一方面,我们大家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庆祝失败,成为情绪的主人;另一方面,我们该给予孩子的成功有一个正确的归因,是因为努力而不是因为天资,当孩子对于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动态的认知,将来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也就能够越挫越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