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时间:3月21日
我儿子小孙同学在澳洲悉尼大学读研一,这个暑假他回国又出国又回国,可谓一波三折。
回国后疫情严重了
2020年1月15号是我儿子小孙同学回国的日子。小孙在澳洲悉尼大学读研一,澳洲放暑假比较早,11月底、12月初就放假了。放假后的小孙本来计划旅游一下,然后再打小时工挣点生活费。在一个超市搬了几天货物后,小孙戴着手套的手指头都磨破了,我们有点心疼。看了一下当时来回的机票是3000块钱多一点,小孙在悉尼一个月的房租就接近6000块钱,加上合租的同学全都回国了,想想过年他一个人在澳洲也挺冷清,就让他辞工回来。
回来之后没几天,国内的疫情就比较严峻了。大年初一早上,孙爸就对小孙说:“春节也算过完了,形势越来越严峻,不如你早点回澳洲吧”。但小孙考虑原来的房子已经退了,新找的要2月15日才能入住,决定还是按原计划2月19日返回澳洲。
在澳洲一超市搬运货物的小孙
二、飞到泰国,欲曲线进澳
2月1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非澳籍人士14天内不得入澳,因为14天对小孙原计划没有影响,我们想着等那时候也许形势好转,澳洲会解封。其间也考虑过按澳洲政策在第3国停留14天后入澳,不过一来15号之前不能确定曲线进澳是否可行,二来悉尼大学推迟了开学时间,小孙的专业最后注册时间是3月31号,所以我们一直在犹豫观望。2月13号几乎就要买票去泰国了,但小孙有点迟疑不决,未能成行。与此同时,澳洲一直宣布延封,到15号,第三国曲线入澳已被证实可行,随后大批澳洲留学生涌入泰国。
此时国内疫情已经走向平稳,我们想或许澳洲政府近期内会解封,就这样一周一周等下来,到了二月底仍然没有解封的消息。考虑到再不走会拉下太多功课,小孙买了3月3日到泰国的机票,等待14天隔离期满,3月18日入澳,届时虽然开学已两周,但可以在泰国上网课。同行的有小孙在澳洲的舍友,他从上海出发,两人在曼谷机场会合。
3月3日,小孙和他同学到了曼谷,考虑物价和疫情的因素,他们在曼谷住了三天就转到了泰国中部城市华欣。
与此同时,澳洲的确诊数字一天天在缓慢爬升。我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海外疫情,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变成了重点疫情国家。这个期间大量的泰劳从韩国返回泰国,我们十分担心泰国的疫情会失控,每次和小孙视频都千叮咛万嘱咐他最好还是不要出门,万一出门一定做好防护。
3月11日,小孙打算买飞澳洲机票,我觉得澳洲疫情走向还不明朗,建议他留在泰国再观察几天,可优先考虑15天落地签到期后申请再延7天,到时再做打算。
放弃入澳,决定再次回国
转眼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广州已是一片祥和,城市渐渐恢复了生机,而意大利、伊朗的疫情数据却惨不忍睹。3月13日,澳洲疫情开始蔓延,超市出现抢购潮,政府宣布取消F1大奖赛,同时学校不断传来确诊的消息,有些大学已调整为线上授课,小孙所在悉尼大学已有疑似病例。
此时我们十分纠结要不要入澳,不去有点不甘心,毕竟费这么大周折进到泰国,眼看14天就要到了;去吧,又太让人担心了,孩子孤身在外,如果有什么情况,我真不敢想象。那几天每次视频都催他回来,小孙正犹豫不决,3月15日澳洲宣布所有人入境一律隔离14天,他终于下定决心回国,买了18号的机票。而他的舍友则坚持入澳。
15日北京发布了所有入境人员强制隔离的政策,我担心广州和深圳有很大的可能性立刻跟进,于是马上联系小孙要他改签机票,尽快回国。在办理改签时小孙发现他购买的18号的航班已经取消,由于购票时他留的是国内电话,没有收到通知。他打电话问平台客服,回复说没有收到取消通知,不建议在收到通知前办理退票。我担心出现停航、封关等极端情况,马上联系小孙说“不等退票了,立刻买最快一班回国的机票”。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小孙在订16号机票时,平台显示该航段已有同一航程购票记录,无法下单。我的心立刻揪到了喉咙口:这样一个时间段分秒必争,国外情况随时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国内政策也是一天一变,如果订不到机票,很难想象再过几天还能不能回国。几经周折,最后我在携程看到16号还有机票,可是付款成功后,出票的页面一直在转圈,始终没有显示出票成功。一圈一圈又一圈,我的心揪作一团,感觉有一个世纪那么长,终于等来了出票成功的页面。我把截屏发给小孙,但他在航空公司的官网上没有查到订票纪录,我立刻联系航空公司,还好,很快就接通了人工客服,回复说订票成功,可以把相关信息发我邮箱。收到邮件后,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与此同时,我打电话向社区报备,社区回复说泰国属于非重点疫区,建议居家隔离,进小区的时候在保安那里登记一下就可以了。
乘坐包车从华欣到曼谷机场
历经40小时,终于到家了
16号上午9点我再次联系航空公司,确认了当天小孙乘坐的航班没有取消。北京时间上午11:30分,小孙坐上了从华欣到曼谷机场的包车。
由于最近一段时间航班大量取消和延误,一直到小孙值机后,我们才再次向社区报备。但令我们始料不及的是16日社区回复必须居家隔离,且只能一人一户而不是一人一室。我们本来以为有独立卧室和独立卫生间就可以居家隔离,还购买了大量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打算和小孙一起居家隔离,现在只能急急忙忙在另一个小区找到了一个平时无人居住的套间,获得其所属小区和社区批准后,急匆匆准备了被褥、热水壶等生活用品送过去,简单打扫了一下卫生。当时社区告诉我们大家可以自己去接,我们没有私家车,孙爸准备了N95口罩和医用手套,全副武装准备坐地铁去机场,和小孙一起坐出租车回来,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有问题,自己会不会成为密切接触者也被隔离?最后还是决定让小孙自己打车回来。
16号21:40分左右,小孙告诉我们飞机落地,但要等海关人员上来做防疫检查才能下飞机。22:42分下了飞机,23:23分拿到了行李。之前机场工作人员根据目的地已经做好了人员分流,大家排队坐大巴去T2航站楼做进一步检测。在T2,小孙领到了白云区的贴标,工作人员根据目的地轮流放行。凌晨2点左右,小孙上了一辆大巴被拉到酒店做核酸检测。这个期间我们一直和他保持联系,非常担心他的状态,一则孩子中午就出门了,这么长时间一直在路上,不吃不喝,身体应该已经疲惫不堪;二则飞机基本满员,路上存在感染的风险,下飞机后这么多人涌在一起,根本不知道下一步去哪里,不知他心理是否能承受。
在广州白云机场等大巴
凌晨3:14分,小孙回信息说进入酒店房间休息了,我们长长松了一口气。可是,送到酒店是集中隔离吗?夜已深,我却了无睡意,不停地刷新闻,担心广州有新的政策出台。凌晨4:48分看到条友发布的消息说广州发布新的政策,17日零点后入境的留学生统一集中隔离。我忍不住推醒孙爸,带着哭腔说“完了,儿子回不来了!”夫妻相对无言,一直到东方既白。
17日上午9点,小孙告诉我们社区给他打了电话,说结果出来就派车来接。我立刻打电话问社区接到哪里,社区回复我说按照广州当天的政策,在定点酒店做完核酸检测之后,假如没有问题,就由各个社区拉回去进行居家隔离,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集中隔离。可是,孩子一刻没有进小区,我的心一刻也放不下来,只能不停地翻看手机等消息。工作人员送午饭了,没有消息;送晚饭了,还没有消息。这期间我们十分焦虑:正常核酸检测6个小时就可以出结果,这么长时间,检测结果会不会有问题?毕竟小孙在外面十几天呢。或者是同机的人员有问题?又或者政策是不是有什么变化?这一天过得十分煎熬,颇有度日如年的感觉。期间我给社区打过两次电话,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总是安慰我说一有消息就会立刻派车去接。
到了晚上10点左右,仍没有一点消息。前一夜我们几乎一夜无眠,整个一天都是寝食难安,此时已是心力交瘁。我吃了安眠药先睡了。早上醒来的时候,头昏昏沉沉,又想看手机,又不敢看手机,生怕看到不好的消息。孙爸听到我醒了,冲进房间说:“儿子回小区了!”
我打开手机看到18日凌晨2:24分,小孙发来微信告诉我们进小区了。孙爸凌晨5点多醒来看到微信,激动得再也没能入睡。此时此刻,我终于可以释怀了:孩子安全回家了!
至此,距小孙16日上午11:20分从华欣坐上包车去机场,已经过去了将近40个小时。
申请休学半年,居家上网课
18号小孙差不多睡到上午11点钟才起来,我们正和他视频,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了,他们要量体温,和小孙签署居家隔离的相关文件。因为小孙比较独立,可以自己做饭,下午我们买了一些食物、蔬菜和调味品等送过去。居家隔离期间,门口贴了封条,擅自开门的话社区那边会有电子感应。我们到小区后给社区打了电话,5分钟后来了两个人,把东西交给他们后,我们拐到小区外面的马路上,小孙站在阳台上,远远地互相挥挥手算是见面了。
3月21日是小孙居家隔离的第四天,社区要求他自测体温,如有异常随时向社区报告。目前小孙情绪稳定,饮食起居如常,一日三餐自己料理。他已经申请了休学半年,打算利用最近一段时间继续考出国前没有考完的ACCA(英国注册会计师),目前开始居家上网课备考。
居家隔离上网课
惟愿不分国籍,共克时艰
回想这段时间,感慨良多。有人说这场防疫战,国内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留学生打全场。在我看来,真正打满全场的不是留学生,而是我们的医护、防疫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仅广州机场,每天入境多达三四千人,从入境到入住酒店做核酸检测之前,每人大约花费近30个小时,加上安排酒店或居家14天隔离,中间涉及的医疗、人力和财力资源难以想象!
最近网络上对留学生回国有一些消极的评论,确实,孩子们回来给政府添了很多麻烦,那些医护、防疫和社区工作人员本来在国内形势平稳后可以喘口气休整一下,现在不得不再次打起精神应对境外回流潮,真的十分不容易。作为留学生家长,我们也心存感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谓命运共同体,就是面对疫情,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惟愿所有人,不分国籍、人种和肤色,无论地域、阶层和背景,大家守望互助,共克时艰,心存美好,锦绣可期!
延伸阅读
- 在哈留学生致信祖国:不辜负期望 科学防护 完成学业
- 境外留学生如何做好健康防护?牢记5点建议
- 德国抗疫最前线的中国医学生:“我现在24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