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硕士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分数线-招生目录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MPAcc)专业初试专业目录、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以及初试经验等几部分的内容,不过由于20的分数线还未公布,所以分数线以19或往年为基础,作为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起到一定的帮助。
1、专业介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MPAcc 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MPAcc 项目的学生应该:
⚫ 具有全球视野,熟悉中国国情
⚫ 拥有非常良好职业道德和承担社会责任感
⚫ 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 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及相关领域知识和技能
⚫ 具有对现有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质疑的能力
⚫ 具有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具有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2、招生数据
2.1 专业目录
国际商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代码及名称: 003 国际商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125300 会计(专业学位)(MPAcc)
专业拟招收人数:全日制 50(含推免生 15) 非全日制 50(不接收推免 生)
研究方向:01 (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31 会计学综合
2.2 考试参考书
《MBA、MPA、MPAcc 联考大纲及教辅材料 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新版)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写作分册)》,刘岩编;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逻辑分册)》,李雪编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数学分册)》,童武编。
2.3 真题
关于真题部分,一般考完就封挡存放,学校也一般不会随意泄露出来,而网上的大家也不能随意相信,所以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跟班学习,因为班里的辅导老师大多数都有全套真题,或者向直系学姐学长购买,直系学长学姐也会有部分真题。
2.4 19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230
单科(满分=100):42
单科(满分>100):84
3、经验分享
前一阵子一直在忙论文和毕业的事情,最近总算是闲了下来,整理一下大半年的经历,记录一下考研的历程,回馈大家
一、备考经历
本人中部某财校非会计专业,辅修了本校的会计双学位。最初接触并决定考这个是在大三下开学的时候,开始打算是学硕,了解到这个之后觉得很适合我,我不喜欢搞研究,写论文什么的,而且高数没有学。我计划先开始英语和专业课,因为这两门是需要长期积累的,相对而言政治和综合更侧重短期训练。大三下白天还要上课,我就是每天晚上花一小时左右时间记单词,用的红宝书,每天一个list,花了接近两个月完成了一遍。剩余时间就看专业课,基本上一天看一章,第二天做题,重难点章节时间会多一些。
顺带说一句,这时候并没有决定考贸大,所以用的并不是贸大的指定书,大家知道贸大的指定书和其他院校差别蛮大的。我当时决定之后就直接上当当拍了200多块的人大第五版一套,包括财会、管会、财管、初级会计、成本会计以及配套练习册。当然用CPA教材也可以,我个人感觉考研试题的风格和CPA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重概念,后者重计算。对于没有确定学校或者学校不指定参考书的话,人大版会计教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建议我们大家早点开始复习,即使后来换专业了也能在后期赶回时间,因此建议我们大家还是早点开始为好,尤其是基础弱点的同学,另外对于有意向跟班的同学,我推荐考研公众号考研翘楚上的独峰,因为我现在的室友就是在那儿跟的,她告诉我是本专业的学长或者学姐教你,另外还提供真题笔记这些资料,包括全程随时答疑,听他说即使没有跟公共课也可以提供答疑,答疑的老师是清北的研究生毕业学长学姐,所以我觉得挺可以的,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去问问。
暑假的时候就开始了综合部分。值得一说的是,初试改革两门之后,暑假时间准备CPA会计和财管是非常有好处的,本人非常推荐,尤其像我一样的跨考生。初试需要的备考时间并不长,9月份开学之后开始也完全绰绰有余,相反,专业课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跨考甚至零基础的同学更要及早着手,今年很多初试之后才开始复习专业课的都在复试悲剧了。
我用的第一本综合是机工版的三合一教材,这本书用作入门还是不错的,逻辑部分的形式逻辑写的比较好,另外一个亮点就是随书附带历年真题。
9月份开学之后才真正进入一个全面的备考期,每天的主要时间都是用来复习考研。准备初试的最近一段时间我作息时间是前所未有的规律:每天7点多起床,去图书馆占个位子(我们学校有可以长期驻守的自习室,占一次能管几个月,每次都有人通宵排;而图书馆是每天都清场的,之所以选择图书馆是想每天能够有压力逼迫自己起来——占不到位子一天就要打酱油了~ 事实证明确实起到了作用。关于复习的地点,其实不必执着于可以一劳永逸的自习室,我去过本校的考研教室,整个屋子堆得满满当当,空间非常拥挤,空气流通不好,呆久了就会头晕,效率降低,每天对着同样的人,时间长了很枯燥烦闷。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就喜欢这样高三式的学习氛围~),然后去旁边的食堂吃早饭,回来大概8点就正式开始,一直到11点,我习惯11点过一点就去旁边的食堂吃中饭,主要避开放学的高峰,人少菜多有得挑。吃完就回寝室休息,上上网,睡个午觉,然后两点多回到图书馆。这里有个教训就是中午建议还是不要在床上睡,因为考研下午是两点开始,一点半左右就要进场,上午考完吃完饭,中间的间隔时间很短,最多只能趴一下,而且以考试时候的紧张心情也是很难睡着的,楼主本人就是平时习惯了上床睡午觉,考前一星期才调整,结果考英语的时候开始没一会儿头就昏昏沉沉的,状态很不好,卷子几乎是卡着点做完的。所以没有午睡习惯的最好,要睡也只能趴桌。下午一般复习到5~6点,吃晚饭调整下之后回到图书馆,7点多开始再到9点半左右。
基本上9~11月份我是全科复习,上午数学逻辑,前期就是一次一章,后期一次一套题。下午英语,前期做了两遍英语一真题,后期150篇和太奇模拟。晚上专业课,财会管会财管是核心,正好我大四上双学位课程有高财和财务分析,顺带学一遍。英文版财会11月份我花了一个月时间看了一遍,虽说最后作用不是蛮大,但是选择了贸大的话专业英语是不能马虎的。
12月份开始后,我就扔开了专业课全面进入初试备考阶段。这个阶段基本是回顾和练习。我用的是坛友提供的太奇模拟题,一共10套,包括综合和英语,隔一天做一套。有人玩题海战术,说实话高质量地完成一套综合题(掐表卡时间,含作文,不是做做玩玩)是很累的,强度过大效果也不算太好,模拟我觉得适量就好,关键是培养临场感,这个高考过来大家都懂得。前期的教材复习下来基本功应该都差不多了,模拟的目的在于适应考试时间节奏。太奇的模拟难度偏大,每套题有一两道不会的也很正常,逻辑的题目也不太主流,总的来说,不是很接近真题的风格,但是拔高点难度对实考时的心理、策略都是有好处的,模拟题无论做得怎样都不用放在心上,本人10套题下来也是时好时坏,数学还经常超时。必须要说的是作文这个月是一定要开始的,多看看范文,每次模拟套题的时候肯定要把作文写了,英语也是一样,不管多么不想写,不然到考场上你会发现时间比你想象的少得多,今年也有很多人作文没写完或是前面跳了题。模拟中间的间隔我用来回顾,主要是复习前面完成的教材,重点在错题和真题。
考试前的一周,做了两套模拟(再多就不太好了),其余时间都是反复看真题,尤其是真题里面的错题,你会发现经常会错在同一个地方。作文可以准备些材料模板什么的,我个人觉得用处不大,押题什么的更没必要。这样一个时间段以看为主,不适宜大量做题。
二、经验浅谈
复习方法其实也基本上大同小异,网上也有很多高分同学分享了经验,我这里简要给出我个人的方法。
综合
1. 数学
本人用书:高分指、模考冲刺、人大500题、太奇模拟题
联考数学考的都是初等数学,也就是高中以前的内容,本科毕业的水准应该都能轻松应付,所以大家不需要有什么压力。但是也绝不能掉以轻心,综合要拿高分也很难。数学部分的知识并不难,关键是在短时间内高正确率地完成。
数学部分最关键的两点就是:仔细,高效。数学题不难,但很多人容易在简单题上出错,包括我自己,因为追求速度必然导致正确率的下降,这一点,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来解决,再怎么快,1+1=2你总错不了。很多人觉得粗心是小事,什么数字看错了,条件看漏了,还有条件判断经常是做对了选错了,这些一定要引起重视,细节决定成败,往往最后你比别人低就是低在这儿。我一直认为,数学部分,不会做的不要紧,最危险的是会做的做错了。另外一点就是高效率。简单题目一定要迅速解决,因为总有题目需要思考,前面时间耽误多了,后面卡壳了就容易慌,一慌就更容易错。做数学一定要养成雷厉风行的习惯,切记拖拖拉拉,做两道玩一会儿。做数学题的最高境界就是又快又准。考名校的同学,一套错3个是底线,2个可以接受,一个或全对是理想情况;一般院校的同学,也要尽量控制在5个。
初期能够正常的使用高分指南回顾知识点。高分指南是大家都推荐的一本书,难度中等偏上,主要是知识点比较完善,真题讲解到位,推荐用作主教材。后面的基础习题要完全掌握,提高篇过偏过难的不需要太纠结。这本书我当初用了三遍,初期买来第一遍完整仔细看完做完;第二遍在用过几本书后一定练习量后,回顾核心知识点;考前反复研究真题和错题。书后面的真题很重要,我当初做了好几遍,还研究了一下题型分布和选项规律(主要针对条件充分性判断)。冲刺篇也是太奇出的,这本书推荐度一般,题量很大,用作练习还可以,题目比较偏。人大500题是按25题一套编的,这本书纯粹是练手,题目偏简单,不少就是真题,可以放在后期模拟找信心用。太奇模拟就不多说了,亮点是题目比较新基本没有重的,题目偏难。考前出模拟题的不多,也就太奇靠谱一点,下电子档自己打还便宜。
今年的实考数学题,总体比去年难,简单的题目格外的简单,难的题目又非常麻烦,总之基础不牢很容易崩盘。我错了两道,蒙对了一道。
2. 逻辑
本人用书:逻辑精点、逻辑高分指南、人大600题、人大真题解析、太奇模拟题
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接触逻辑部分,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其实逻辑上手很快,要精通难。逻辑习题分为形式逻辑和论证逻辑。前一种,没有训练过得话,很难做出来,而训练过后,就和套公式一样简单;后一种,没有训练过也能做,反而训练过后正确率却没什么提高。所以逻辑部分的难点在于论证逻辑,包括加强削弱解释等等。形式逻辑,重在技巧的运用,比如必然可能不的替换,蕴含式“→”的使用,欧拉图画圆判断范围等等,这类题型,只要掌握方法,基本上就是送分题。论证逻辑一直以来都没有很有效的方法,因为很多题目本身也是有不少争议的,解决的办法就是研究真题,熟悉真题的出题思路,这是最关键的。做逻辑,玩题海是没什么作用的,适量练习即可,揣摩出题人的想法最重要。所以逻辑部分,真题最重要,模拟什么的做着玩玩就行了。做逻辑的最高境界就是看完题干马上就能猜出大概的答案,然后扫一眼选项就能对号入座,这样才可以保证逻辑部分的速度。当然总会有几道题目比较难以抉择,这时候就要果断蒙,留个记号再检查。逻辑部分要尽量控制在5题,3题往上就已经相当难了。
逻辑精点当初比较多人推荐,个人用后感觉一般,总结的一些口诀有时候反而会限制思维,这一点上我比较倾向于人大周建武的“意识流”。高分指南,中规中矩,我是拿来练手的。本人最为推荐的就是人大的版本,题目解析非常到位,要知道,买逻辑书买的就是解析。太奇模拟题就很扯了,权当模拟。
今年的实考逻辑部分明显比去年简单,主要体现在题型分布上,绝大多数都是形式逻辑,所以不会有什么纠结和争议的地方。我的情况是错了3~4道,当时答案不统一。
3. 作文
本人用书:写作精点
写作不是关键部分,感觉历来都是阅卷组用来控制分数的手段,一般分数都在30~35,上40屈指可数。写作最大的特点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历来不为人重视。我个人的看法是,适当关注,具体来说,考前一个月足以。小作文的话,模板很重要,该分几段,开头结尾怎么写都有固定的格式,参照教材就可以了。至于主体段落,找点是关键,这里面会用到一些逻辑部分知识点。大作文我当初还借了一些杂文集,演讲词什么的,后来感觉,参考书没太大用处,高考范文是最好的参考,二者在篇幅、内容上都很接近,所以以高考作文为标杆来写就对了,切忌标新立异,玩小文艺范儿,博出位赚眼球,万一老师不买账你就惨了,老老实实拿个大众分,把数学逻辑做做好。前面也说了,作文一定要动手写,最好是整套题目卡时间写,你会发现经常写不完的。
今年的作文还是非常容易动笔的,问题在于时间。还是那句话,作文不是高分的关键,但也不能完全不管。
总的来说,综合部分协调统筹很重要,包括做题顺序,每一部分安排的时间,每个人通过你自己情况来安排。
英语
本人用书:张健英语一真题、150篇提高篇、太奇模拟题
本人英语基础尚可,但是英语复习从未怠慢。前期复习以单词为主,不推荐太早做题,词都认不全做什么题,光靠蒙。本人用的新东方红书,因为喜欢归类记忆。有些人一说记单词就把一个词在纸上写一面,或者绕口令一样一个词反复念,这样效果都是很差的。我个人习惯记一个词就把相关的形近词和近义词都一起记,因为这些易混淆词才是记单词的最大障碍,时间一长,都只记得个大概。比如perspective, prospective, prospect, anticipate,有时候记一个词要连带着记上一大堆,费很大工夫,到最后的词已经和最初那个隔了好远,但是经常这样记得清楚牢固。这和按词根记单词是一个道理。
9月份就可以开始做真题,我说的是英语一真题,张健的黄皮书。用英语一的书准备英语二绝对没问题,不存在什么出题角度问题,况且英语二真题才几年,MBA英语就别做了,纯粹坑人。市面上什么专门英语二教材也不如一来的靠谱,毕竟英语一的教辅这么多年,要成熟得多。英语一真题用法你们可以去英语版看,我是做了两遍,第二遍把真题中不会的和重点单词都记在了本子上,在做题中记单词效果比起割裂开来单独记效果会更好。真题认真搞上两遍也就花了不少时间了,后期做一做模拟就可以了,150篇我做了才一半,英语题也不用做太多,基本功搞扎实是关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