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
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
官方正式将“游戏障碍”定为疾病。
该决议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沉迷游戏是病得治?
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
对“游戏障碍”的官方定义
一种持续或复发性的游戏行为(数字游戏或视频游戏),可能是在线或离线。体现在:
游戏控制受损(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比如对游玩游戏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终止时间、情境等缺乏自控力;
对游戏的重视程度逐步的提升,以致于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
尽管有负面效果出现,但依旧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力度。
这种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受到严重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至少12个月。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列入游戏障碍的决定是基于对现有证据的审查,反映了世卫组织在为编写《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而进行的技术磋商过程中,不同学科和地域的专家所达成的共识。
“游戏障碍”成疾病引发热议,
你认为游戏上瘾是病吗?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障碍”定为疾病,一时引发热议,索尼CEO吉田宪一郎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严肃对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索尼是PlayStation游戏机的生产商,吉田表示:“我们已建立了分级系统,用来按年龄限制玩家,而且也以我们自己的标准为基础采取了措施。”
但是,来自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游戏机构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希望世界卫生组织能够重新审查这项决议。
话题#游戏成瘾是疾病#登上微博热搜:
在微博上一个关于“游戏成瘾是病吗”的投票中,大部分人选择了“是的”。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游戏上瘾的经历......
但有人对此认定,表示质疑:
但更多人表示,任何娱乐都要适度!
家长如果发现这6个征兆,
你的孩子有很大的可能性沉迷网络了!
其实,青少年沉迷游戏等网络成瘾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比例接近10%。那么,家长通过什么征兆来判断孩子是否有了网瘾呢?
具体来看有以下6大征兆,
这些小细节,家长一定要注意了!
产生耐受性
跟着时间的推移,上网会产生耐受性。最初,孩子可能玩10分钟就满足了,之后却需要越来越长的时间时,说明他可能已经对上网成瘾。
对其他事情丧失兴趣
如果一个孩子过去很喜欢踢足球、与小伙伴们一起玩或者喜欢爬树,现在却对诸如此类的事情丧失兴趣,而只喜欢花上几个小时玩上网,说明他可能已经对上网成瘾。
控制力下降
成瘾者通常控制力下降。如果父母强行不让他们玩上网,他们可能会有一些不良表现,但不一定是成瘾表现。
撒谎
撒谎称自己没玩上网,偷偷将上网带进卧室或者在其他隐秘的地方玩,又或者通过欺瞒家人的方式让自己多玩一会上网,所有这些都是成瘾表现。
回避负面情绪
成瘾者往往借助药物或者某种活动和行为避免自己出现负面情绪。玩上网的孩子如果回避悲痛、压力或者负面情绪可能是成瘾的一种表现。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在和人打架或者和父母争吵之后便玩上网,说明他可能在用这种方式应对负面情绪。
成绩下降,失去朋友
失去重要朋友和学习成绩下降也是成瘾的表现。如果过度沉湎于上网,孩子的人际关系也许会出现问题,失去朋友,同时学习成绩也会下降。上网成瘾的孩子会将自己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
对此专家认为,网络成瘾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有关,临床治疗过度依赖网络的青少年焦虑、抑郁、多动症时,会按照相关治疗规范进行。一般而言,这些心理疾病得到改善后,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问题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家长做好这4点,
帮孩子和“网瘾”说拜拜
其实,沉迷游戏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大原因。孩子爱玩游戏,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碰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呢?家长迷恋手机,成为手机控,这种行为对于孩子网络成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家长该怎么样做,让孩子与“网瘾”尽早说拜拜呢?
1.了解孩子沉迷游戏原因
很多家长,看见孩子玩游戏就是一顿痛骂,甚至会打孩子,这样不仅没有让孩子戒掉网瘾,反而让孩子有了逆反心理,越发借助网络来发泄情绪。
实际上,如果发现孩子对游戏上瘾,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其原因。研究显示,孩子游戏上瘾,大多是因为现实的世界给它的压力太大,需要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一丝宁静的天空。这也是疏解压力的一种办法。
疏解压力不仅仅孩子需要,大人们也是需要的,只不过大人可能用其他的方法,如运动,旅游或者打牌等。孩子们呢?
游戏可以疏解压力也同时有着一定的游戏性,好奇和贪玩的孩子们迷上游戏大多是因为如此。
如果家长能和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是否是压力大了就会想到玩游戏,压力的来源是什么,这也是帮助孩子舒缓压力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和孩子探讨其他疏解压力的方式,可能孩子就不会只知道借助游戏来释放压力了。
2.管理好玩游戏的时间
与孩子约定玩游戏的时间,并严格执行。
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能用于玩游戏的时间。在规定游戏时间方面,“每周3次,每次1小时”要比“每天半小时”要好。这是因为,如果让孩子每天玩半个小时,就无法改变他每天都要玩游戏的习惯。
另外,家长可以把玩游戏的时间作为完成作业、获得好成绩的奖励。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经过时间管理的培训后,孩子的沉迷现象有所改善。
时间管理的培训包括体验时间、计算时间、学习写计划、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体验时间
让孩子分别感受1分钟、5分钟、10分钟的长度,以及在这些时间内他们可以做的事,增强孩子对时间的知觉。
计算时间
让孩子在上网的时候计算时间,增强孩子在上网时对时间的感知觉。
学习写计划
让孩子制订每天时间安排的计划,尤其是花在电子游戏上的时间,并监督孩子按照计划执行,培养孩子按计划使用时间的习惯。
3.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家长应该试着陪孩子一起上网,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让孩子明白一点:虚拟世界确实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不是只有精彩的游戏而已。
比如当孩子做完作业后,可以在网络上和一些小朋友聊天,也可以在网上听歌,看视频。当然还可以查到很多有用的资料,要让孩子学会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
在允许孩子第一次使用网络前,家长就应该认真跟孩子介绍一些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告诉孩子在电脑或手机中专门设置一个文件夹摆放孩子的文件、哪些网站有他们需要的资料等。
如果家长真的认为确实有必要,可以在孩子使用的电脑或手机上进行一些设置,或者安装一些过滤软件、管理软件。在设置和安装前要跟孩子说明,避免当孩子发现以后产生消极、抵抗的心理。
4.给孩子寻找新的寄托
孩子们精力充沛,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里大人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很多孩子就是觉得业余时间,闲在家也没事干,所以就迷恋起了游戏,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
所以家长平时可以留心孩子的兴趣,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能发展自己的兴趣、享受其中的快乐。
例如给喜欢画画的孩子报一个画画兴趣班、买一套好的画具。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
鼓励孩子多跟同龄人玩、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学生时期正处于喜欢跟朋友玩的阶段。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多跟其他朋友一起玩,玩电脑和电子游戏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也能找到倾诉的对象。
让家庭成为预防
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
来源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