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归纳。人们喜爱岩茶,其实也就喜爱那股“岩韵”。可是,怎样了解“岩韵”,岩韵有哪些内容,尤其是感官上的详细内容呢?
晚清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论茶,将武夷岩茶特征归纳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罢了。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然亦必瀹(yue,煮的意思)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音讯。
梁是举人,爱做笔记小说,算是文人,又官至巡抚。所以他的这段点评,后人沿用至今,并将其作为岩韵的详细规范。公私分明,梁的说法有必定道理,但仍是笼统了一点。虽然后人将四字次序倒置,说是“活、甘、清、香”。还有改动一、两个字的,根本含义没有多大改变。用以点评任何一种茶,似也没什么不当。
也许是感到梁说的这四字,并不能充分说明岩韵特征。所以有人另辟蹊径,把岩韵归纳为愈加简练的四个字:岩骨花香。这一个“骨”,说得好!岩茶的香气浓郁,并且根本上可以说是花香。水仙花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这简单了解。但“骨”就较难领会了。望文生义,“骨”喻坚固,坚韧,等等。可关于和婉如水的茶汤来说,它的“骨”在哪里呢?苏东坡曾有一首诗《和钱安道惠寄建茶》,赞许建茶“阴森心爱不行慢,骨清肉腻和且正”,或许有助于了解“骨”的含义。清朝乾隆皇帝在点评全国各地贡茶时,题诗咏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也很形象地描绘了岩韵的特征。所以,有人以为,岩韵中的“骨”,应是一种不以鲜香见长,而是以浑厚冷静慎重制胜的味道。茶汤里如同有“沙沙”的小颗粒,或者是如同有柔韧不停的细丝,然后丰厚了茶汤的质地。吞咽下去好久之后,茶的味道还在口中齿间回旋。
其实,香清甘活也好,岩骨花香也好,都有必定道理。可是要实在了解岩韵,领会这些前人归纳中的详细内容。首要便是要正确了解岩韵的含义。所谓的韵,源于音乐术语。将各种不同声响按必定规则排列组合,因而发生的一种能让听觉愉悦,引发种种幻想的审美感觉。将其内在延伸到品茶,指在茶事活动中品茶者所发生的一种感官愉悦感,以及因而而引发出的全身心的愉悦与美感。所以,岩韵的最根本含义,应是指岩茶的根本感官特征;而所谓特征,是与其它品种茶,绿黄白黑红等等相比较而言,使岩茶与其它茶差异开来的显着特征。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是指一种喝茶者品饮岩茶时的特别感触。
这一点,已有一些前人作了总结。清袁枚在《随园食单》就曾说过,武夷岩茶“清芬扑鼻舌有作甘。……如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丽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质不同之故。”袁枚是在将岩茶与龙井茶、阳羡茶作了比较之后,得出的定论。很有启示含义。不过,前人的经历当然重要,最要害的还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多品茶,善比较,才干获得真知灼见。
以下是存萃的情绪:
在这步履衰退的智能年代,味道植根于血骨里的原始印记已日益淡漠。可是存萃的呈现更期望他像一个符号,一种在快节奏里享用慢日子的坚持,一种忠于实在回绝过度加工的情绪。
存萃旗下有岩茶新贵曲水夷山,普洱黑马荼见,白茶匠心六亩半及一应俱全的闲隐轩。用朴实的视点记载每个符号,以朴实的味觉品鉴每种味道。愿存萃能伴你年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