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艳玲 摄影报道
玩水捉鱼、爬树掏鸟蛋、捏泥巴、弹玻璃球……农村的“80后”“90后”对童年时光的这些记忆正在走入历史。玩“吃鸡”“精灵世界”“公主变装”等电子游戏或看直播、刷礼物等开始“占领”慢慢的变多农村孩子的日常生活。
记者近日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孩子的电子科技类产品使用时间已明显高于城市孩子。
记者了解到,由于环境改变、缺乏管束、课外生活单调等原因,我市不少农村孩子沉迷于电子科技类产品,进而引发近视高发、身体素质变差、价值观混乱等问题。
电子科技类产品“侵入”,农村孩子课余生活
“我在我们班同学中段位最高,厉害吧?”日前,记者在黄骅市一所农村小学采访,四年级学生胡小亮(化名)骄傲地说,自己玩“王者荣耀”已经两年,有好几个同学都是自己“带”出来的。
熟练地“走位”“团战”;有人开口“带带我”,就会有人出来充当“大哥”;还有人沉迷于看直播、刷礼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子科技类产品慢慢的变成了了不少农村孩子的“玩伴”。
“我的好朋友都在玩,如果我不玩,跟她们聊天时都插不上话。”沧县某村11岁的小雅(化名)和记者说,自己下了课,经常跟同学们讨论玩游戏的技巧。
农村孩子玩电子科技类产品时间多于城市孩子
记者发现,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长时间不能回家,只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可是,老人们只管“吃喝拉撒”,孩子们情感关怀缺失,往往会从虚拟世界里寻求慰藉。即便是非留守儿童,家长也多忙于挣钱养家,难以顾及孩子的情感需求。
献县一名张姓家长坦言,自己每个月只有两天假,其余时间早出晚归,跟孩子交流得很少。
这名家长表示,她和丈夫都在外打工,只能让上二年级的儿子放学后自己在家。有一次,儿子因为无聊偷着去找小伙伴玩,还被她揍了一顿。“一出门就是公路,万一被车撞了怎么办?从那之后,我答应他,在我回来之前他可以玩手机。”
为了给孩子解闷,方便与孩子联系,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一个智能手机。有的孩子借着做作业查资料偷着玩,有的获得了家长的允许“堂堂正正”玩……电子科技类产品就这样不断“侵入”农村孩子的生活。
据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农村儿童每天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使用时间(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88.40分钟)。
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每名农村孩子平均每天要玩近两个小时的电子科技类产品。
电子科技类产品成“玩伴”,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们玩电子科技类产品多,近视率也跟着攀升。”沧县一所农村中学教师赵强说,现在,他的班上配眼镜的学生逐渐增多,已经近视但没有配眼镜的学生也不少。
赵强表示,有些学生还用网络用语来骂人,还有些学生模仿“网红”的发型、衣着……这些情况已经影响到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电子科技类产品对农村孩子的影响,确实比对城市孩子的影响更严重。”泊头市富镇张屯小学副校长冯秀菊是“沧州市骨干教师”,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她认为,电子产品成为农村孩子“玩伴”的原因至少有三个。
一、社会环境大大改变。跟着社会发展,村级公路越来越发达,农村车辆也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设施不完善、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缺乏,导致危险大幅度提升。家长们出于安全考虑,往往会让孩子们待在家里不出门。“单独留在家里的孩子,最方便的娱乐方式也就是玩电子科技类产品了。”
二、家长对孩子缺乏管束。现在,农民都会出外打工,和孩子见面的时间大幅度减少,甚至常年不见面,对孩子的管束也就大幅度减少。另外,农村家长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危害也没有充分认识,也不会大力约束孩子。
三、农村孩子课外生活比较单调。城市孩子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夏令营、游学项目等,而农村孩子课后活动匮乏、生活单调乏味,他们就会大把的课余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电子科技类产品上面。
“既没有有效的约束与引导,又没有合适的方式供孩子们娱乐,想让缺乏自制力的他们抵制诱惑力巨大的电子科技类产品,基本是不可能的。”冯秀菊表示,这样的一个问题急需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