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婴童健康网 > 资讯 > 文章

看了许多育儿书却仍是没有教出好孩子多半是你打开方式不对

2019-12-15 04:49:11  阅读:7792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他们时刻将孩子的未来放在第一位,并时刻注重培养对孩子未来有帮助的几大素质或者几大习惯。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家长们狂刷育儿文、育儿书,将书中和网上出现育儿干货、育儿方法烂熟于心。但是,每次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时,却发现这些方法对孩子失灵了。

屡战屡败之后,家长们终于不再相信育儿书上的方法了,觉得书上的方法都是纸上谈兵。更有家长称:"总结这个方法的人一定没有遇到过我的孩子。"

例如,很多家长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束手无策,于是他们在网上看一些育儿干货,或者在书店购买关于孩子情绪管理的书,试图通过学习书上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明明的妈妈就是一个例子。

明明今年八岁,在家经常发脾气,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吼大叫,甚至还会摔东西。明明妈妈为了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花了一个星期将有关孩子情绪管理的书都看了个遍。有一次,明明发脾气的时候,明明妈试图用书上的方法,引导孩子分散注意力,帮明明分析原因,处理问题,但是明明的情绪并没有正真获得明显的改变。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看了那么多育儿书,在孩子身上却没有效果?难道我的孩子是个特例?

其实,原因不在于孩子身上,而是在于家长打开育儿书的方式不对!

看育儿书的真正意义

很多家长看育儿书的目的大多数是培养孩子优秀的习惯,但是,家长们却往往忽略了一点: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纠正自己。

每次有家长跟我抱怨育儿书没有用处的时候,我总会苦口婆心地劝他:看看书里的,想想自己做的,对比一下,总是好的。

看育儿书的真正意义在哪?这样的一个问题,确实值得回答一下:

看育儿书可以让你对当父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并不适合生了孩子就可以被称为合格的父母。很多人第一次当父母的时候,都像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不知道如何哄孩子,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观感受去做一个所谓的"父母"。一切都需要学习。通过看育儿书,了解别人是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做好父母这个角色。

看育儿书可以知道什么是错的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由于不知道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于是不注意分寸,最终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通过看育儿书,家长可以知道打孩子是错的、朝孩子发脾气是错的、溺爱孩子是错的等等。当家长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那么至少,家长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做错的事情。

改变自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一对父母是完美无缺的。在育儿过程中,家长们常常会感觉到焦虑、担忧,甚至会有暴躁,这些消极情绪会影响和孩子的交流,对他们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看育儿书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暗示的过程。

比如,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可以在看育儿书的过程中试图给自己心理暗示,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尝试变得温柔、有耐心。这样,家长不仅能够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又能给孩子更好的陪伴。

家长打开育儿书的正确姿势

1、选择正真适合时间读合适的书

很多家长在看育儿书的时候,都会犯一个错误——一次性看很多书。家长渴望在孩子还没有真正成长前看完众多育儿书,为孩子铺好道路。但是,事实是,这种做法非但没有用,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有害。

因此,在最合适的时间读合适的书,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那么什么是最合适的时间?

最合适的时间并不是提前把书看完,也不是遇到问题再去翻书,而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去读对应的书。

比如,孩子的成长分为哺乳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期(6 ~12岁)、青春期(12~16岁)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其对应的特点,家长要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读对应的书,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并结合育儿方法,帮助孩子成长。

2、将儿童心理发展学与育儿书结合

育儿书上的内容只是一些方法和案例,但是如果家长只是看育儿书,学到的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缘由。因此,家长在运用育儿书上的方法时就会感觉这些方法对自己的孩子没有用。

这时候,我建议家长应该多读一本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学的书,这样的书虽然实践性不强,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一方面,家长在看完儿童心理学之后,可以对育儿书里面的内容做出判断,判断出里面的方法是否偏激、是否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儿童心理,将儿童心理与育儿书结合,理解方法本身,才能准确有效地将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

3、因材施教,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并反思理论。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育儿书里的教育案例只是针对某一类孩子,一个实验并不能代表所有。因此,家长在运用育儿书上的方法时,要注意因材施教,观察书中案例上的孩子的特点与自己孩子的特点是否基本相符。如果不相符,家长应该在案例方法的基础上加点自己的理解和运用。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会发现了自己有的时候会忘记自己的心理暗示,干预孩子。

比如,家长明知道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很重要,但还是忍不住打断他的活动;明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但当孩子不听话时,还是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怎样解决这种问题?其实方法很简单。家长可以在睡前反思自己一天对孩子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将其列到一张纸上,并检查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将这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贴在显眼的地方,提醒自己。

所以,不是育儿书没有用处,只是使用方法不对,自然效果就不佳。看育儿书只是教育好孩子的其中一个条件,但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对于家长而言,只有用政务额的方式看书,并善于运用书中的方法,然后付诸行动,才能达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育儿最关键的环节其实是"身教"

知名主持人董卿曾在访谈节目《面对面》中谈起自己的育儿观:"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董卿的这番话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身教"才是最高级的教育。

然而,实际生活中,家长们往往会忽视"身教"的重要性。这也是家长看了育儿书却发现没有效果的原因之一。

比如,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家长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脾气暴躁,容易发脾气的人,当家长按照育儿书上的方法,跟孩子说生气的时候先数三秒冷静一下,孩子很容易就会反驳说道:"妈妈,你生气的时候为啥不数三秒冷静一下?"当家长被孩子这样反驳的时候,家长还有理由继续教育孩子吗?

优秀的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偶像,而不是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超出想象。

曾在网上看到一段有关"言传"和"身教"之间关系的话:教育时的言语和方法只是"术",而在生活中的身教才是"本",只有有了根本,方法才能起作用。确实,如果家长只是按照育儿书上的方法、经验去教育孩子,而自身不做出改变,不给孩子树立榜样,这种"言教"最终是没有效果的。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