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要打窝这是一个常识,无论是手抛窝还是铅皮打窝,亦或者高频率抽窝,都是要先在钓点建立一个窝料点。除非是某种特殊环境下的走钓方式外,如果任何窝料都不打,就挂两个蚯蚓进行垂钓,恐怕是不会钓鱼的一种表现了。窝料是诱鱼的基础,但如何打窝,如何钓好窝可是有学问的,不是扔几把酒米,几斤玉米就坐等鱼儿上钩。哪怕窝子里和窝子外两个距离很近的地方,鱼也是区别对待的,本文就来聊一聊这个容易被钓鱼人忽略的问题,希望可以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如何明智的选择窝料,打好窝是首要基础
在具体谈之前,必须要先确定一个概念,无论是钓窝内还是窝外,都是建立在有效的窝料基础之上,所以,请您耐心看完本文,不了解前提是很难钓好鱼的。所以如何搭配窝料,如何打窝是最重要的前提。而题目里关于钓窝内还是窝外我们放到后面再细谈。
从大方向上窝料分为动态和静态,这个是我个人根据窝料的形态来习惯性的称呼,并不是广谱性的叫法,大家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动态诱鱼依靠的是饵料的雾化、散落形成的区域来诱鱼,黑坑最为常用,散炮、麻团,包括散饵,松散的拉饵产生的雾化,自然散落,水底的漂浮,形成雾化带和雾化区,野钓同样适用。静态是相对于动态来说的,以颗粒、粉状饵料、玉米、酒米等等为主。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靠窝料的动态散落诱鱼,一个是低雾化低调诱鱼。
所以针对不同的鱼情选择正真适合的窝料,小体型的鱼例如鲫鱼、鳊鱼、翘嘴等,更倾向动态诱鱼,越大的鱼越要窝料的雾化,越简单反而越容易中鱼。从这两点来说,就没必要纠结散炮买哪一种了,现在各种包装的散炮无非是看谁的味型更特殊,浓度更大,本质上已经没什么大区别。用在野钓上反而要越简单越好。而野钓因为鱼种的复杂,更建议使用组合打窝的方式,颗粒、酒米、玉米打窝,前期大饵球高雾化抽窝,对鲫鱼、鲤鱼、鳊鱼等效果是很好的。所以先选好窝才能谈钓好鱼。
钓饵窝料保持统一性作用更大
就大多数鱼情来说,钓饵和窝料保持一定的统一性是有必要的,钓饵和窝料差异过大在某些鱼情上可以有明确的目的性,但大多数常见鱼情下,保持统一更对路。大家都知道野生鱼的警惕性要比养殖鱼大,窝料相对钓饵来说更低调,味道更淡一些。如果钓饵和窝料差异过大,味道过大,很容易造成鱼类,尤其是大体型鱼的惊恐和警惕,吃窝料不吃钓饵,光冒泡不咬钩的现象就会发生。
那么钓饵一定比例混合窝料就会很好的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时还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大多数钓饵的粒径较细的弊端,窝料的粗颗粒可以让钓饵的结构更饱满,这里要强调一个概念,钓饵不是越精细越好,很多钓友看到我使用的鲫鱼饵料,都认为颗粒太粗,认为适口性不好。这些都是想当然,适口性是相对的,通过水比拉、拉丝粉一样可以调整成干散、湿散和软粘,要鱼喜欢才有效。所以窝料和钓饵按比例结合,饱满的结构更容易拉大饵,无论大小鱼都是适用的。
窝内窝外两个点,渔获大不同
当明确了上面两点后,那么实际应用中就可以针对性垂钓了,窝内是窝料多的区域,诱鱼效果最强,窝外是最安全。基于这个特点,有一个基本原则可以参考,体型小的鱼钓窝内,体型大的钓窝外;口稳口快钓窝内,口乱钓窝外。下面我们详细来谈一下。
当窝料在水底聚集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时,目标鱼会陆续到达窝内,一般鲫鱼尤其是鳊鱼观察窝料的时间比较短,只要不是不适应鱼,大多会在几分钟内就食。三两成群的小体型鱼会集中在窝子内,这时候钓饵的吸引力会更大,自然就会先吃钓饵。这时候哪怕有鲤鱼等大体型鱼过来,也是在窝子周围转悠,进行观察,大体型鱼是非常狡猾的,甚至会暂时离窝再转回来,这个能够最终靠水下摄像机观察到,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野生鱼缺少食物,看到食物就会疯抢。所以这时候钓窝外,反而效果会更好。
如果没有大体型鱼,就是单纯的鲫鱼,窝内和窝外也是不同的,鱼少钓窝内,鱼多而杂钓窝外。鱼数量少,自然集中垂钓在窝内效果会更好。但如果鱼数量多,尤其是掺杂了其他小体型鱼种时,当鱼数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会发生抢食现象,就会造成浮漂动作混乱。大小不一的鱼种咬钩的虚假信号会增多,如果随意抬杆锚到鱼,会短暂形成“炸窝”。所以这样一个时间段将饵料抛到窝外反而效果更好。我多次在窝内聚集许多小鲫鱼,小鳊鱼的时候,将钓饵抛到窝子外面,往往能钓到体型稍大些的鲫鱼。
写在最后
文章看起来枯燥冗长,但其实要说明一个事情,要把原理说清楚,钓窝内还是窝外这样的一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很需要经验,难在判断鱼情上。我以前也同样痴迷于搭配饵料,总想配出一款好用的钓饵来,后来慢慢随着经验的增多,发现饵料反而状态控制好就可以了,更多考虑的是分析鱼情上,这个是钓好鱼的关键。
点击收藏【四海钓鱼】小程序你想要的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