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晚上回家坐电梯,听到旁边一对夫妻在对话,妈妈对爸爸说,我发现咱家姑娘性格真是“面”啊,在家小嘴嘚吧嘚吧能说,在外面可怂了,人拿了她东西她都不敢吱声,跟你一样一样的。
爸爸也开玩笑,那有啥办法儿,性格这东西天生的,你逼她也没用啊,再说咱俩不都这样吗,孩子能横到哪儿去。
我遇到过很多所谓的比较“面”的孩子,有的家长属于脾气爆型的,会对孩子恨铁不成钢,骂孩子没出息。有的家长比较“平和”,会想说孩子就这样的性格,还是别强迫他了,这两种家长可能都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而是把它当做孩子天生的特征。
所谓性格,其实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性格更多是孩子后天环境塑造的产物。
对于小孩子来说,塑造他性格的正是自己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家庭教育。勇敢自信还是胆小自卑,其实都取决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以及教育孩子方式。孩子胆小,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聊安全感,但是,安全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感?
安全感是一种笃定,我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不会有陷入不可控的地步。
0-6岁是孩子安全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很多父母会在无意中破坏了宝宝的安全感。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状态。一个人只有在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放松下来,更多地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他的人生幸福感才能更高。
孩童时代,就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出现了胆小、容易退缩、不能独自愉快的玩耍等表现,那说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许会出现了问题。
父母经常做的哪些行为会破坏孩子的幸福感呢?
一、0-6个月,不给孩子控制感
之前有没过学者提倡,孩子哭了别去抱他,这样就是在鼓励孩子,你哭吧,一哭就会有人抱,孩子就会更加喜欢哭闹。
可是,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你哭破嗓子也不会有人来管你,这和电影里绑匪常说的,你叫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不是一样吗,孩子会感觉自己被遗弃,何谈安全感?
别看孩子在出生不久这段时期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作为生物本身的求生意识是刻在基因里的,他会本能的记住妈妈的味道,知道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
此时孩子的安全感建立,需要妈妈满足孩子条件反射般的逻辑,他用哭声控制食物(一哭就有奶吃)、冷热(一哭就有人来确定他是否舒服),睡醒(一哭就会为他创造睡眠环境或来人陪他玩),那么父母要做的就是,符合孩子世界的法则,当孩子哭了,就去给他回应。
另外,经常和孩子进行肢体接触,可以给孩子安全感。没事的时候能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背,让宝宝躺在自己身上等等,这就是我们再用身体表达爱,这样的爱,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二、1-3岁,父母非要满足自己的控制感
孩子在一岁左右,会爬会走了,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这一时期,安全感的一大来源,就是孩子自由探索时妈妈的态度。
当孩子从婴儿阶段进入到幼儿阶段,就会开始生活技能的学习,父母的教育作用开始大照顾作用。
我们开始教孩子行动,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能玩儿,什么不能玩儿……这一切的标准,在父母这里和孩子这里是不一样的,父母要考虑是不是安全,是不是卫生,我收拾起来是不是麻烦,会不会给别人造成影响等等,同时很尴尬,我们给孩子讲这些是讲不通的。
所以父母会觉得好累好烦,想要简单粗暴的教育孩子:你要听我的。
这个不许碰,那个不许拿,这样的命令是每天出现最多的话。
这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
什么都不敢干。
一是爸妈用吓唬的,让孩子对探索边界这件事越来越恐惧,空屋子是害怕的,厨房是危险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是会有麻烦的。
二是爸妈成为让孩子害怕的存在,孩子对妈妈吵我这件事感到恐惧。孩子对爸妈的依赖感,父母其实很难理解。我们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离开一个人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没的吃,没的穿,我们没有一点自保能力的暴露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我们还能有安全感吗?
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觉得爸妈随时会吵我,甚至爸妈说过,他们会不要我,那孩子还能有安全感吗?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觉得大人说的就是真的,他还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父母的气话,只是说说而已。孩子听到这句话会恐惧,会信以为真。
三、3-6岁,不支持孩子的决定
孩子三到六岁是进入幼儿园的阶段,他会接触到很多小朋友,和外面的世界打交道。这又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即使之前三年孩子的安全感被满足,这时候他也会产生新的安全感缺口。
这样一个时间段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有可能会出现窝里横、外面怂的情况。
在家仗着父母宠爱,活泼的不行,在外害怕受到打击,什么话都不敢说。
这也是父母教育的缺失。
比如有别的小朋友抢了孩子的玩具,有的孩子其实是不知道怎么办的,甚至连生气都不敢,这时候爸妈就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怂。
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大家可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你去跟那个哥哥说,这是我的玩具,你想玩的话要先和我说,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儿。
有的孩子还是不敢,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大家可以帮孩子来做示范,走到那个小朋友面前,对他说,这是谁的玩具,你拿之前要先和他打招呼,他同意了你们才能一起玩。
这么做不仅是给孩子提供具体的方法,更是在用行动支持孩子,告诉他,你要回自己的东西是正当的,妈妈支持你。
绝对不能在旁边生气的冲孩子发脾气,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自己的东西都看不好,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自责。
孩子胆小,其实是一种信号,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自信。
这个自信,一是基础自信,那就是爱,0-3岁这个阶段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和妈妈永远都爱你,这一点毋庸置疑。3-6岁这个阶段要让孩子明白,和别人相处也没那么可怕,遇到事情要勇敢的去解决,爸妈会支持你,帮助你。
很多成年人会有自卑情结,也有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和人打交道,过的很宅,遇到事情喜欢逃避,这些人可能并非天生就是一个自卑的人,宅的人,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选择回归到更小的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小世界。如果我们大家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勇敢,希望他能拥抱更宽广的世界,记得,给够孩子闯荡世界需要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