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少年的你》在全国上映,将学生间欺凌这一话题带入公众视野。
电影中,成绩优异的好学生陈念经历了欺凌最极端的一面——她的同学被欺负到跳楼,她自己被打脸、脱衣服、拍裸照,乃至她无法控制情绪,失手错杀了欺凌她的人。
而且,学生间欺凌远不止暴力。
陈念和同学一起上排球课,但没有人愿意把球传给她;
陈念的母亲卖“三无”产品的面膜被人追债,陈念因此被全班同学起哄取笑;
没有人愿意和陈念做朋友,更不会有人和她一起放学回家。
言语暴力和同学排斥这种看起来没那么暴力的欺凌方式,也最让人绝望。
欺凌有多少?
也许你认为这样残酷的欺凌只是电影情节,是极特别的个案,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统计数据也许会吓你一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发布的《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2015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校园暴力案1000多件,2016年、2017年分别同比下降16.51%和13.37%。其中,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校园暴力案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每一起个案都让人揪心。
这些只是经过法院审理的案件。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遭受欺凌的孩子并不敢告诉家长、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调查协会曾经联合腾讯做了一项调查,3万6千名网友参与调查的反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
超过一半的人亲身经历过学生间欺凌,其中有1/4的人欺负过别人,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欺凌者也都被别人欺负过。
什么造成了欺凌?
面对学生间欺凌,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为什么单纯可爱的孩子们会成为如此“恶”的施暴者?
其实,根本原因是这些实施欺凌的孩子没有是非观,没有边界感,不懂得分寸在哪,不懂得什么是“恶”。
电影中,陈念在巷子里被拳打脚踢,撕拉衣服,剪头发,拍裸照发上网后,欺凌者像高高在上的胜利者,俯视着陈念的狼狈和不堪,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实施犯罪。
更让人心寒的是,欺凌者在后来被迫道歉时的说辞是:“我们当时玩过火了,谁也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地步。”
这些“恶”在团体生活里的展现,很可能就是开玩笑、恶作剧、口舌之争、吵架甚至是比较严重的冲突。但欺凌者很少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严重性。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分寸感,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得太过火。
更重要的问题是,万一自己孩子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了学生间欺凌,该怎么做?
面对欺凌,怎么办?
Step 1
家长先判断是否真遇到了欺凌
帮助孩子认清事实很重要
不能夸大不能化小
2017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做出明确界定: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对于没有是非判断能力的小孩子,因为没有生活经验帮他去判断这件事是被欺凌,还是孩子们之间正常限度的打打闹闹,所以父母的帮助很重要。
当孩子告诉父母,有同学打他、叫他绰号、做让他感觉很不舒服的事情时,父母首先应该引起格外的重视,仔细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助孩子判断是否遭遇到了欺凌。
如果只是孩子们偶尔相互发生了不愉快,那父母们就不用如临大敌。
Step 2
如果孩子遇到欺凌,一定先共情!
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
帮助孩子更快走出阴霾
如果真是遇到欺凌,父母一定要坚决地站在孩子身后无条件地支持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当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他依然确信父母的爱与接纳,那么孩子会获得极强的安全感,并滋生出坦然面对的勇气。
父母可以和孩子这样交流:
孩子,爸爸和妈妈知道你现在一定很委屈/生气/害怕(说出孩子的情绪感受),我们都很心疼你经历了这些事情,如果你还是很伤心,我们在你身边,你想哭就哭吧。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面对,爸爸和妈妈陪着你。
这样的共情传递给孩子两个信号:
1. 认可孩子情绪的合理性。这种认可会帮助孩子很快地走出被欺凌的心理阴影,心理咨询的基础理论就是“被看见即是疗愈的开始”。孩子的负面情绪第一时间被父母接纳后,他会清楚自己已经有了依靠,可以开始放松下来了;
2. 让孩子知道他拥有终结一切悲伤的主动权。只有当孩子深入骨髓地透彻了解这点,他才能在每次遇到危险和伤害时,更倾向于积极地寻找出路,而不是过久地停留在“无所适从”或者“寄希望于别人”的被动之中。
这一点很重要。这个阶段,孩子无论是希望一次次重复描述欺凌过程,还是闭口不谈,都应该被允许;另外,情绪释放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父母不要急于让孩子从痛苦中出来。
格外的注意:这时父母需注意语言,切不可雪上加霜。
你怎么这么懦弱,能让人这么欺负!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肯定是你不好!
哭哭哭!就知道哭,怪不得别人专欺负你呢!
这些话语给以更深的二次伤害。被欺凌的孩子如果听到这些话难免陷入困惑,弄不清到底是谁对谁错?是不是自己就应该被欺负?受到了伤害是不是不应该产生痛苦的情绪?等等。
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请父母在孩子遇到困境时,一定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再给孩子带来造成二次伤害。
看到欺凌的你,可以这样做
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
1、当看到别的孩子被欺负,作为旁观者的你,可以挺身而出,把这件事告诉家长、老师或学校的教职人员。记住:讲述时一定要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细节讲明白。
有更多的人发出声音,被隐藏的“恶”就越来越少。
2、不要以暴制暴:如果你想直接对抗欺凌者,千万记住不要以暴制暴,而是要运用语言的力量, 就事论事。如果欺负人的同学完全不听,这时候也要保持冷静,以暴制暴不能处理问题。
3、不加入欺凌小团伙:很多欺凌者喜欢拉帮结派,如果你为了不被欺负就加入欺凌者小团伙,这样你就成为了“帮凶”!所以,离那些喜欢欺负人的同学远一点,尽量不加入他们的小团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