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婴童健康网 > 资讯 > 文章

千万警惕这件事三岁看老可能是真的

2019-08-21 17:07:48  阅读:6207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这两天暖暖去了芬兰的校园当插班生,近距离的体会了芬兰教育的气氛,不得不说有许多当地值得学习。连暖姥姥也感叹说:“你看国外的孩子跟国内的孩子便是状况不同,都说三岁看老,外国人许多当地便是值得咱们学习。”

听到暖姥姥这么说,我心里榜首反响特别不服,怎样国外的孩子就比国内的孩子状况好了啊,现在咱国内优异的娃多了去了,或许有时分一个校园的牛娃比一个镇子的娃都多。

当然细心想想,暖姥姥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觉得芬兰的教育气氛很值得咱们学习,或许表达上有些误差。

不过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我在不久前学习心思学的过程中还特别重视过这个课题,那就暖姥姥说的“三岁看老”。

“三岁看老”或许“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是咱们从小听到大的一句话。

我从前对它抱有极大的置疑。

怎样能够在一个人刚满三岁,或七岁时,就断定他终身呢?

三岁时,有一些小脾气,不肯共享,气愤会操控不住打人或咬人,长大后就注定是个自私且暴力的人吗?

七岁时,说一些小大话,干事磨蹭,惧怕竞赛遇到困难简单抛弃,长大后就注定是个一事无成的loser吗?

人的终身短则几十年,长则过百,在生命刚开端时,就被一句话“拍死”,这不免过火果断。我不喜欢“注定”这个词,相同,我也不喜欢“三岁看老”这句话。

不过在我学习心思学之后,发现这句民间俗话却能在现代心思学以及脑科学的研讨定论中找到一些印证。

孩子在三岁的时分,脑部巨细确实就现已接近于成年人了。大脑生理学的研讨,人出世后的前三年,大脑发育速度最快。新生儿脑分量约390克,1岁时可达900克左右,3岁时增加到1000g,7岁时儿童脑分量约1280克,而成年人脑重平均值为1400克。

相同,美国心思学家布鲁纳对近千名儿童打开了从出世一直到成年的追寻研讨,结果表明:假如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现已取得了50%的智力,7岁时到达80%,剩余的20%则是7到17岁间取得的。

也便是说,7岁之前是孩子智力开展最敏捷的时期,而且能够到达成人水平的80%。

但是,这就足矣定性一个7岁孩子吗?说实话,榜首次看到相关理论的时分,我仍是很置疑。

智力水平并不能决议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点我信任咱们都认同。

就算孩子在7岁时大脑开展已和成人无异,这也仅仅生理上,而孩子在心思和认知上,都还处于学习阶段。

尽管孩子出世后的三年都处在爆发式学习阶段,但掌管推理、判别、处理问题等智力开展的前额皮质,是要直到成年之后才彻底老练。

为了在课题里辩驳这个观念,我特别收集了一些被公认会成为“三岁看老”的坏习气或细节。

比方爱发脾气、自私不共享、爱打人、没礼貌、扯谎,不肯承当职责、干事磨蹭,没有时刻观念等等。

越看越觉得有问题,这些被咱们忌惮的坏习气,假如放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以特定的办法体现,不是正好和孩子生长的各个敏感期相契合吗?

一天到晚把“不”、“不要”放在口边的两岁孩子,“不听话”是他到了自我意识开展的敏感期

说什么都不肯共享,不吝打人也要把玩具抢回来的孩子,“自私”是他在阅历物权构成的敏感期

满嘴“屎、尿、屁”,动不动就“我要打死你”、“你个臭妈妈”的孩子,“没礼貌”正好契合咒骂敏感期的特征

不按他的办法和次序来干事,就哭闹乃至满地打滚的孩子,“爱发脾气”是他顽固敏感期到了的体现……

我写过《可怕的2岁?咱们还要误解孩子多少次?》,也写过《宝宝骂脏话就变坏了?比terrible two更伤人的“咒骂敏感期”,你误会了孩子多少次?》,当然也写过扯谎、打人、干事磨蹭。

回想自己的这些文章,无论是暖暖身上的实例,仍是专家学者的理论,都指向两点:首要,这些让人头痛的行为,不过是孩子生长中的必经阶段,乃至是正常发育的标志之一;其次,虽然家长不必过火焦虑,但却不能听任不睬或强行镇压,找到正确的引导办法才是要害。

想到这儿,我模糊发觉自己或许误解了“三岁看老”的真意。

或许,“三岁看老”不是在断定孩子,而是在提示身为家长的咱们。

记住一次坐高铁去上海出差。我同排的过道那侧落座着一对母子。男孩大约三四岁,妈妈挺年青。

像极了我和暖暖去游览的姿态,所以多看了几眼,也有特别的好感。

不想发车没多久,男孩不知道什么原因开端哭闹,妈妈抱过来小声地安慰。但作用欠安,男孩哭闹声越来越大。周围投去了不少异常的目光。

男孩在挣脱妈妈怀有的时分,动作过大,一脚踢到了邻座的小桌板,把半杯水打翻了。

这下可把本来忍着没作声的邻座惹火了:“做什么呢!这孩子怎样搞的!”

年青妈妈连连抱歉,帮助整理了下,便抱着男孩脱离座位往车厢外走,还向周围人抱歉。

两人脱离后,我旁座的阿姨开口了:“熊孩子啊!这妈妈也欠好好管教下,大了还得了。”四下也有一些赞同的声响。

我却不这么以为。这年青妈妈处理得很妥当。不在心情失控的当下说教或责怪孩子,不持续影响别人而把孩子带离现场。

公然,大约二十分钟之后,这对母子回来了。从两人的表情就能看出问题现已处理了。

走到座位前时,男孩还有点小扭捏,但转过头来看到妈妈微笑着冲他允许,便大声说:“叔叔,对不住。踢翻你的水,我错了。”

之后的行程,男孩都很安静,对周围人也很礼貌。

我想起了前段时刻看到的一句对《哪吒》的影评:被这样养大的孩子,永久不会“黑化”。

三岁时孩子的一些小习气,或表露出的细节,能不能决议终身,要害其实在于家长如此的情绪和怎样引导。

西方近代心思学对前期阅历怎样影响人的终身做了许多研讨,定论也相同。

孤单型品格体现出的冷漠冷漠,缺少日子爱好和寻求,源自幼儿时对回绝的惊骇。他们常常从小就被以为是很独立的“好孩子”、“乖孩子”,很少被拥抱,或常被打骂;

寻求型品格体现出的取悦和巴结,源自幼儿时对失掉的惊骇。他们从小常听的话是“没看见我在忙吗?”、“你是大孩子了,别老缠着我。”,所以习气于运用全部手法来招引爸爸妈妈的重视;死板型品格体现出的顽固,过火自我操控,源自幼儿时对侮辱的惊骇。他们从小有必要契合爸爸妈妈的等待和要求,假如不就会被批判、回绝和赏罚,这让他们尽力操控自己;

依从型品格体现出的无主见无自我,源自幼儿时对被忽视的惊骇。他们从小做的工作被以为幼稚可笑,很少得到必定;

强迫性竞赛型品格体现出的为寻求成功轻视品德,缺少同情心,源自幼儿时对失利的惊骇。他们从小不易得到爸爸妈妈的鼓舞和赞扬,即便考到99分回家还会被说“你怎样不跟得100分的比”;所以那些需求千万警觉的,或许导致“三岁看老”成真的小习气,指的不是孩子身上的,而是咱们自己的。

对孩子情感的忽视和回绝,对孩子过火的操控和镇压,总拿孩子做比较或侮辱,总是批判和责备孩子,不必定孩子的尽力和前进,乃至打骂或抛弃孩子,这些才是咱们无论怎样都该改掉的坏习气。每个孩子出世都如一张空白的纸,他的人生画卷要怎样打开,很大程度取决于怎样起笔。

作为爸爸妈妈的咱们,便是这个开始的执笔人。而咱们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影子勾勒进去。

所以孩子的问题,或许便是咱们自己的问题。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我想或许咱们最着急做的不是经验孩子,而是,先改动咱们自己。(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切)

———— / END / ————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